LSD是毒品吗?在中国合法吗?

杂醇油2023-03-09  31

LSD是毒品,在中国不合法。

LSD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LSD的一次典型剂量只有100微克,仅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

LSD能造成使用者4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可作化学武器使用。

注射这种毒品,30~60分钟便出现早期反应,两小时后最为严重,6小时后基本上就不再发展,其病理作用时间可保持到12小时左右。

在所有的服用方法中,LSD都是无味的。在英国、美国、澳洲、新西兰和大部分欧洲国家,这药物都是非法的。

扩展资料

1950年代的时候,艺术家圈子里最流行的毒品是大麻,LSD罕为人知。但到了1960年代,一个离经叛道的哈佛心理学教授蒂莫西.利里在接触过LSD后,开始以哈佛教授的名义广泛邀请各界名人到家里服用。

其中包括一个叫玛丽平肖的画家,她丈夫是美国中情局的高级官员,通过这层关系,肯尼迪总统也服用过蒂莫西提供的LSD。在肯尼迪被刺后不到一年,平肖也被谋杀,她的一本日记也神秘失踪。

因为蒂莫西这种只宣扬LSD好处,却对危害只字不提的行为令哈佛不满,哈佛首先开除了他的合作者,成为哈佛开除的第一位老师,随后又开除了蒂莫西,但亿万富翁威廉希区柯克(跟那个大导演应该没有什么关系)提供了自己在纽约附近的庄园作为他们的LSD研究中心。

纽约各界名人纷至沓来,蒂莫西依靠LSD进入了上流社会,并娶了一个漂亮的瑞典模特作为第三任妻子,后来那个模特改嫁,生下了乌玛瑟曼。

正是蒂莫西的大力提倡,让LSD变成了社会文化乃至整个时代观念的颠覆者,最先是一批文学家的介入和痴迷,如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等。

后来又有流行音乐届的代表人物对它的依赖和信奉,他们来自披头士、滚石、感恩而死等著名乐队,及至后嬉皮时代部分人试图摆脱药物,开始寻求LSD之外的精神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SD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邮票” 竟然是毒品厦门查获全省首起新型毒品LSD

江苏警方查获的新型邮票毒品实为“LSD致幻剂”

鸦片、海洛因、大麻,是大家熟知的毒品名称。然而近期,无锡警方查获了一批新型毒品,它们经过乔装打扮,极具隐蔽性和诱惑性,危害性更大。

在执法现场,面对民警的询问,嫌疑人郑某对非法持有毒品一事供认不讳,而案件的起因还要从一单快递说起。无锡市南站派出所民警王治平介绍,前段时间,厦门海关在海关查处过程中发现一批来自香港的俗称“邮票”的LSD毒品,其中一单是寄往无锡新吴区某小区的。

警方根据邮件地址顺藤摸瓜,抓获嫌疑人郑某,并在其家中找到了5片邮票毒品。这种新型毒品,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属于半合成的生物碱类物质,它的造型花样繁多,包括邮票、动画图片、纹身花纹等。

民警表示,这种毒品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致幻性,产生幻觉,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目前,犯罪嫌疑人郑某因非法持有毒品被行政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扩展资料

类似事件——浙江警方查获一新型毒品形似“邮票”:

一种模样形似卡通邮票的新型毒品,贴在舌头上,可以让人产生各种幻觉长达12个小时。2020年4月9日,记者从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公安分局获悉,因为长相酷似邮票,这种新型毒品被俗称为“邮票”,而它实际是一种叫作麦角酸二乙酰胺的致幻剂,简称LSD毒品。

21岁的蒋某,是江苏泰州一家酒店的员工,3月中旬,蒋某在微信群里加了一个好友,并给其备注为“光年”。两人在闲聊时,“光年”告诉蒋某:“我这里有LSD邮票和大麻可以卖一点给你。”

蒋某之前就在说唱歌里听过对LSD邮票这种毒品的描述,一听“光年”这里有的卖,就想着买一点试试。当即,就向“光年”买了5贴LSD邮票。LSD邮票寄到后,蒋某立即试了试,的确产生了幻觉和刺激,让蒋某欲罢不能。

没几天,这5贴LSD邮票就用完了,蒋某决定再去找“光年”买一些。这次,蒋某一次性买了25贴LSD邮票。

收到了这么多的LSD邮票,蒋某就想在朋友圈炫耀一下,顺便赚点零花钱。于是,蒋某在自己的微信小号“锤哥”的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票儿到了,先到先得”,并配上了LSD邮票的照片。

日前,一个叫“A哥”和蒋某闲聊:“你有没有搞到好玩的东西?”蒋某一听,就把自己的小号“锤哥”推给了他。在蒋某的推荐下,“A哥”购买了一贴LSD邮票。后蒋某又通过线上交易的方式,卖了1贴半的LSD邮票。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蒋某自以为通过网上进行交易就很隐蔽,殊不知,蒋某的贩毒行为早已被黄岩公安分局杨光大数据缉毒工作室侦查发现。

蒋某被黄岩公安分局新前派出所民警一举拿下,在蒋某身上当场缴获15贴LSD邮票。经过毛发检测,蒋某体内LSD呈阳性。目前,蒋某被黄岩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参考资料来源:深港在线-警方查获新型邮票毒品 具体怎么回事?

1938年某个平凡的一天,就职于山德士公司的化学家霍夫曼正打算利用麦角酸(发霉黑麦中的一种成分)来合成新的偏头痛治疗药物。他在合成了一种代号为LSD-25(这是他合成的第25个类似分子)的物质之后,很快又因为其不具有药效而放弃研究。五年之后的1943年4月16日,他再次拿出了LSD进行研究,但不慎将少许粉末弄到了手指上,几分钟后出现的景象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被完全打乱,想象力突然异常丰富,眼前出现各种奇幻的影像,听到的声音也变得飘渺起来。几个小时之后,他从这一状态中恢复过来,随即意识到正在研究的这一分子,极有可能具有强大的精神效应。三天之后,霍夫曼斗胆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口服250微克的LSD。在骑车下班回家的路上,他再次陷入了幻想世界之中,并在朋友面前做出了种种惊人举动,但第二天又恢复到了正常状态——这次经历就是十分有名的“LSD之旅(AcidTrip)”。随后的一段时间,LSD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精神病学研究。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美国情报部门使用LSD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一“奇幻”的药物也因此得以流入民间,成为年轻人乃至“嬉皮士”的宠儿。不过,LSD强大的致幻效应会使服用者失去对周围事物的正常感知,从而酿成了不少惨剧:有人因无法辨认方向坠楼,也有人因失去感知能力而死于本可逃生的火灾,或坠入浅水中溺亡。基于这一原因,20世纪70年代起,LSD被各国作为管制物质严加管理,但通过黑市售卖的现象仍屡禁不止。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日报,《儿童更易得龋齿,含氟牙膏不能少?》 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2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29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