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砀山是西汉梁王的陵墓。
汉梁王墓群,又叫芒砀山汉墓群,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芒砀山, 是汉朝梁国刘武及其家族的墓葬群,共包括13座墓葬,总占地面积约550万平方米。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庞大的地下宫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墓群分布在除芒砀山主峰之外的各个山峰上,主要的陵墓有梁孝王陵、王后陵、梁共王陵、僖山汉画像石墓等。其中梁共王陵中出土的“四神云气图”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 ,王后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芒砀山梁王墓的墓群分布
芒砀山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也被汉朝皇族认为是风水宝地,汉梁王墓群是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及其家族的墓。墓群分布在除芒山主峰之外的各个山峰上,范围约550万平方米。
汉梁王墓群共安葬梁孝王刘武、梁共王刘买、梁平王刘襄、梁顷王刘无伤、梁敬王刘定国、梁夷王刘遂、梁荒王刘嘉等梁王。
王陵分布前后次序为:保安山、夫子山、铁角山、南山、黄土山、窑山和僖山。所有陵墓墓门均开凿在距山顶10余米处,其上都有高大封土,厚5-10米,面积5000-6000平方米。
堆土夯筑,封土多覆盖整个山顶至半山腰处,封土表面均平坦,南高北低,南北两墓并列,南墓居山体主要位置,为王陵,北为王后陵,墓道大多为朝东略偏南方向。
要说明朝最著名的皇陵,非明十三陵莫属,这里埋葬着明朝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位皇帝(明代宗除外),作为皇陵,明十三陵的文物是世间所罕有的,光是明神宗的定陵,就出土了皇帝、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余件,轰动一时。
但是你知道大明最出名的亲王墓是哪个吗?目前来看,最出名的明代亲王墓当属梁庄王墓莫属。
梁庄王墓,是梁庄王朱瞻垍与王妃魏氏的合葬墓,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二组。 要说这所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这所墓葬是中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的一次,随葬物品的丰富与精美仅次于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为什么说这所墓仅次于定陵呢?因为这所墓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出有金、银、玉、宝石、瓷器等共计51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有1400余件,仅金器的重量就达10余公斤,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随葬如此大量的金银珠宝,在已发现的明代亲王墓中尚属首次。连明太祖的儿子,富甲天下的楚王朱桢墓葬奢华程度和其相比较,都是小巫见大巫。
随着梁王墓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文物出土,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六百年前明朝贵族的奢华生活,其中的西洋的供金、名贵的宝石、绚丽的青花更让我们见证了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时代的辉煌。
那么,这位连墓葬都这么奢华梁王殿下究竟是何许人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
如果要说梁王朱瞻垍,他的出名程度在仁宗系藩王中估计仅次于他的大哥明宣宗朱瞻基,甚至可以和大明最牛皇叔,襄王朱瞻墡相媲美。
凭啥,就凭他那座金山银山堆起来的墓!
梁庄王朱瞻垍,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明宣宗朱瞻基异母弟。母亲是贵妃郭氏,对,就是那个极其低调的武定侯郭英的孙女。
但就算是郭贵妃的儿子,身为庶九子的梁王和皇位是几乎没有关系的。这也是想当然,明仁宗的儿子有十个,光是嫡子就有三个,并且都排在梁王前面,大明朝的死亡率就算再高,总不能一下子就死掉八位亲王吧!因此,朱瞻垍只能在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十一日接受父亲明仁宗的册封,为明朝新的藩王之一——梁王。
梁王的藩国选在明太祖系藩王郢王的封国所在地——当时的湖广安陆州(即今湖北钟祥市,就是后面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王的封地),并且王府什么的不用重新建造,直接用郢王的旧王府就行了。这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梁王朱瞻垍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北京,开始就籓湖北安陆。
在《明史》中有一个不易引起注意的小记载:
明宣宗在登基初期,给郑、越、襄、荆、淮、梁六个王爷赏赐,前面五个王给钞五万贯,只有梁王例外,加倍,给十万贯。
根据我在前面的文章《《大明风华》太孙结婚贵?只是太子穷而已》一文中说明了永乐年间的一贯大明宝钞相当于现代的15块钱,到了宣德年间,由于钞票的贬值,一贯大明宝钞估计相当于现代的十块钱,十万贯也就是一百万,这也是数量不菲的赏赐。
那么明宣宗为什么要对梁王加倍赏赐呢?这是明宣宗更加青睐这个弟弟吗?别忘了,明宣宗可是有九个弟弟,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就有两个,分别是越王和襄王。而且梁王还不是最小的弟弟,那么宣宗为什么要对这个弟弟进行加倍赏赐呢?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起起明朝的一项惨无人寰的制度—— 殉葬
用宫人殉葬,这本来在华夏文明中早就禁止了。但受蒙古文明的影响,人殉在明初又开始死灰复燃。
明初的几位皇帝,无论是霸气磅礴的洪武永乐皇帝,还是宽宅仁厚的洪熙宣德皇帝,死后都有一大批无辜的生命为他们殉葬。直到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觉得这项制度实在是太过残忍,不得人心,才把其废除,并且宣布永不复用。
而给明仁宗殉葬的妃子就有五个,她们分别是:恭肃贵妃郭氏、恭僖顺妃谭氏、贞惠淑妃王氏、惠安丽妃王氏、恭靖充妃。
而这五位妃子中,最特殊的就是恭肃贵妃郭氏,她当时的身份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女,梁王的亲生母亲。
而且,她不仅是梁王的亲生母亲,还是滕王和卫王的亲生母亲。按照规定,郭贵妃根本没有必要为明仁宗殉葬。因为明朝规定只有无所出的妃子 才能殉葬,郭贵妃不但有儿子,还有三个成年的儿子,并且郭贵妃还是贵妃,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怎么就要殉葬呢?这里就后宫之间的明争暗斗有关了。
这里我们要搞清楚的是,郭贵妃的殉葬一定是被逼的,因为郭贵妃不仅有三个孩子,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给老公殉葬。况且郭贵妃在明仁宗当太子时,就来到他的身边,还给他生了三儿一女,而三王恰恰是仁宗最小的三个儿子,也就是说,郭贵妃是仁宗太子后期和登基时期最为得宠的妃子,明仁宗不一定愿意让郭贵妃殉葬。
但郭贵妃还是被拉去殉葬了,那么只有一个人有这个权力,那就是仁宗张皇后。
至于张皇后为什么要拿郭贵妃去殉葬,在我看来, 这也许是出于女人内心的嫉妒吧!
郭贵妃在仁宗生命后期不但非常受宠,还生下来四个孩子。作为太子妃和皇后的张太后就只有被冷落的待遇了,对于郭贵妃,仁宗活着她不会表现出什么不满。现在仁宗死了,张皇后对郭贵妃的痛恨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在张太后的一系列操纵下,作为张太后亲儿子的宣德皇帝还是把这位给自己生了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小妈拉去给父亲殉葬。
郭贵妃接受了殉葬的悲惨命运,明宣宗那三个最小的弟弟就成为了没有妈的孩子了。其中滕王朱瞻垲在仁宗去世当年就去世了,只剩下梁王朱瞻垍和卫王朱瞻埏。对于这两位弟弟失去了父亲又失去了母亲的不幸结果,明宣宗充分发挥了长兄如父的风范,对于这两位弟弟非常照顾。
其中,卫王还小,只有七岁,并且体弱多病,因此明宣宗就把他养在京城,没有让他去就藩。而年龄较大的梁王,明宣宗只能用钱财来弥补弟弟失去母亲的痛苦。
而从梁王墓中的发掘文物来看,大部分珍贵文物都是属于宫中赏赐。可见,明宣宗是真的关心,也是在真心补偿自己的九弟,对于梁王的一切行动,比如就藩、生女,宣宗都是赏赐不断,而且特别慷慨,虽然这些赏赐见 历史 记载的非常少,但梁王墓那些富可敌国的财富已经为我们揭开了一切。
对于封在湖北安陆梁国的梁王来说,自己几乎是处于举目无亲的状态了,父母都去世了,兄弟姐妹们由于藩禁政策不能相见,这对于年轻并且渴望亲情的梁王来说,是十分痛苦的。
好在,梁王还有两个女儿,这对于孤独的梁王来说简直是王府孤暗生活的一抹光彩。处于封地的梁王,最想做的事情不是和普通王爷一样吃喝玩乐,而是能和自己的亲人多见上几面。
正统元年(1436年),梁王的五哥襄王朱瞻墡自长沙改迁到襄阳(今湖北襄阳)路过安陆,对于这位五哥的到访,梁王一定是非常期待的。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根据程序,梁王一定是克服种种困难和质疑向朝廷上奏,得到批准后才和襄王见面的,否则两个亲王私自相见是绝对不允许的。
七年没有见到亲人的梁王,对于好不容易才见到的五哥,梁王是不仅非常伤心,同时也是非常激动的。是啊,在明朝藩禁政策下,为了巩固皇权,同为亲人却要天各一方。襄王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哥哥,但对于梁王来说,只要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就算是最亲的人了,还管他什么同父异母啊!
两个饱受藩禁之苦的藩王在别离之际是三步一回头,泣不成声的手拉手。对于这个别离后此生就再无相见机会的五哥,梁王说出了饱受藩禁之苦的心声:
对于两位藩王的兄弟情深,连他们的侍卫都被感动到不行,连连落泪。
也许是受到襄王改迁封地的影响,亦或是不喜欢湖北安陆的环境,梁王像朝廷上奏称王府潮湿,希望搬到高爽干燥的地方。对于梁王这个显得矫情的想法,他的嫡母张太皇太后(明英宗当时还小,朝政由张太皇太后掌管)没有批准,告诉他现在朝廷和地方财政状况不好,希望梁王不要给朝廷增加麻烦。
在接到这份回执的时候,梁王突然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冷门的藩王,现在大哥明宣宗去世了,朝廷由和自己没有多少亲情的大侄子明英宗和有“杀母”行为的张太皇太后共同执掌,自己说的话,谁会当回事呢!还是老老实实的当一个锦衣玉食,不问政事的老实藩王吧!
因此,直到去世,梁王再也没有任何动作。
正统六年正月十二日(1441年),生前极度渴望亲情的梁王终于去世了,年仅三十岁。
对于丈夫的去世,本就夫妻恩爱的王妃是痛不欲生,甚至要用自身殉葬来为丈夫殉情。
对于王妃的做法,年轻的明英宗非常感动,他下诏书命令不准梁王妃殉葬,必须得把梁王的两个女儿抚养成人才可以做出了断,王妃殉葬的念头才被打断。直到梁王的两个女儿长大成人结婚后,梁王妃就随丈夫而去,真正实现了“生同衾、死同穴”。
梁王朱瞻垍,这位在明史中毫不起眼的藩王,凭借着他那金碧辉煌,富可敌国的墓葬,终为世人所熟知。但对于梁王本人来说,再多的金银财宝,也弥补不了他内心对亲情的极度渴望。好在,他有相爱的王妃,两个可爱的女儿,这对于被困于藩禁政策阴暗下的梁王,无疑是一抹光彩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