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北靠莲花山脉,南濒南海,西至海丰县,东至饶平县。潮汕四市在地缘、文化、民俗、语言上相近相亲,四市涵盖11区6县2县级市普宁、陆丰总常住人口1800多万,总面积16189.5平方公里。
潮汕是著名的侨乡、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3000多万海外潮汕人魂牵梦绕的家乡 。潮汕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
潮汕是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亚洲玉都、中药名城、纺织、五金 、不锈钢、日用陶瓷产业基地 ,汕头11个淘宝镇位居广东第一 [16] 。自宋代以来享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海滨邹鲁”之称。当代著名作家老舍作诗称“渴慕潮汕几十秋” 。
潮汕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名茶之乡,美食之乡,柑桔皇后之乡、蕉柑之乡、青梅之乡、青榄之乡、竹笋之乡、荔枝之乡、潮州菜之乡,潮菜是粤菜主干与代表 ,2004年潮菜荣获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团体金奖,潮菜三次被官方指定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唯一代表参与世博会 。
潮汕古称潮州,自古为广东地。是隋朝经略台湾的始发地 ,唐宋十相留声之地。唐代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对台的主要通道, 大量的瓷器、茶叶、丝绸、红糖、工艺品运往世界各地 ,是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基地 ,南澳一号的发掘地。
潮汕人先祖经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三个重要时期由中原经华东诸省辗转入潮,本以为到省尾国角后可安稳下来,却又战争天灾不断。抵御海盗、日寇外,还遭受元军和清军两回大屠杀。中国在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是被少数民族统治,一个是元朝,一个是清朝。都是从北方打进来,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权只能一直向南退,都在省尾国角的潮汕做最后的抗争。
潮汕人信仰
频繁遭遇天灾人祸的潮汕人的信仰是寄托在一位位各司其职的神明和先贤。潮汕善堂逐渐演化成集释、道、儒文化于一炉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济机构。那一句“老爷保号”里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与艰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显仪式。
潮汕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潮汕一个以潮汕方言为母语的汉族民系,也是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之一,海外和旧时称潮州。潮汕还是3000多万海外潮汕人魂牵梦绕的家乡。潮汕自唐代以来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潮汕在宋代以来享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海滨邹鲁”之称。当代著名作家老舍作诗称“渴慕潮汕几十秋”。潮汕四市是指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潮汕四市涵盖11区6县2县级市普宁、陆丰,总面积16189.5平方公里。汕尾部分地区在人文语言、民俗文化等方面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相近,并且潮汕行政区域在古代义安郡、近代潮循道和当代汕头地区时期都涉及了现汕尾地区,故统称潮汕四市。属广东潮汕文化区。
潮汕特别“地狭人稠”,再加上天灾人祸,使潮人移居海外者日益增多。政局不稳,农村经济破产,自然灾害频仍等是触发移民高潮的主要原因。潮汕人移居海外始于宋元之际。朝代更迭,部分旧王朝臣民逃难国外,从事海上贸易久居异地未回,是早期潮人出洋的两个主要原因。
南宋末年,宋室兵败退至潮汕,潮人参加抗元者众,兵溃之后,不少遗民流寓海外。明末清初,潮人参加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有的同样向海外逃亡。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特别是明代海上贸易有所发展以后,有的潮人通过海上贸易移居海外。
潮汕是广东省的城市。
潮汕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潮汕北靠莲花山脉,南濒南海,西至海丰县,东至饶平县,与台湾对望。潮汕是指广东潮州市、揭阳市和汕头三地,以潮汕话为语系的文化区域。
“大海在其南,群山拥其北”,地理位置上潮汕在东南沿海有超过500公里的海岸线,三面环山,其中有与北回归线交汇,平原又有灌流而下的江河。
潮汕民系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较大,不少人到海外谋生。潮汕人在农业上精耕细作,手工业精雕细琢,极善商业经营,善贾重商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犹太人”之称。
清中叶,著称一时的广帮商人,主要由广州帮和潮州帮商人组成。潮州帮商人主要在东南沿海及江西一带经商。改革开放以来,潮汕人足迹遍及全省乃至全国城乡,渗透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