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文化风土人情浓重的是哪里

深圳体育馆2023-03-09  46

老上海文化风土人情浓重的是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又称“小东门”,地处上海市黄浦区老城厢,也就是小东门城门所在地。由于历史原因,城门没有被保留下来,但是老城厢环城的9扇门仍深深刻在上海人民心中。上海老街所在的小东门地区,原是上海对外贸易、小商品交易的重要场地,见证了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意义:

走进上海老街,仿佛回到了100年前上海的繁华集市。这条豫园商业旅游区内风格独具的,集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特色街。

历史上曾以庙前大街为名,汇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钱庄、金店、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一直是连接十六铺和城隍庙、豫园地区的人流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沿街人文景观使其拥有丰富的商业文化底蕴。

上海是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有“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之称,是中国新文化的发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西部形成陆地,并出现原始村落;十世纪前叶,上海市区全部成陆。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上海在宋代以前仅是一个小渔村,村内有十八大浦,其中有两条相对的分别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现在十六浦轮渡站就是过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时属华亭县,别号云间。上海建镇是在宋咸淳初年。元代升华亭县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县。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1927年设上海特别市,第一任市长是黄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历史演变比较复杂。所以有许多人认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实,松江原来一直属于江苏,58年才划入上海。那么,真正的老上海在哪里呢?据考证应在“青龙镇”。相传东吴孙权为抵御曹操而建造了许多青龙战舰,于是就将造舰的地方称为“青龙”。唐天宝年间始设青龙镇,宋代划归华亭县,元代归属上海县,明代属于青浦。

老上海的青龙镇在宋代就是“海舶辐辏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人称小杭州”。宋大书法家米芾曾在青龙镇做过监官。后天我们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题写的“面壁”两个大字。”

没有具体的说上海是汉末什么地方

上海法租界,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上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国四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另外三个分别是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沙面)。

1849年4月6日麟桂与敏体尼正式签字换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此时的法租界仅有986亩。 1900年经历小幅扩张,1914年开始大幅扩张成立法新租界,1920年代发展成上海最好、最高级的住宅区。1943年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最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改称第八区,法租界历史旋即宣告结束,历时近百年。

扩展资料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上海法租界因为大量华人涌入,才开始兴盛起来。1910年,上海法租界内华人超过10万。抗战前将近50万。孤岛时期更增加到825342人。同时,华人商业区也从公馆马路经八仙桥逐渐延伸到霞飞路东段。

上海法租界也是帮会组织的大本营,黄金荣和杜月笙的发迹之处。1920、30年代,西部的法新租界住宅区,有不少中国上层人士在此构建花园别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法租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258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