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时的庸城是现在哪里

博努奇2023-03-08  25

雍城位于今凤翔县城南,雍水河之北、纸坊河以西的黄土台原上,城垣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方向北偏西15度。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总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

西垣。保存较好。从今凤翔县城西南角约50米处开始一直向南延伸,然后折向东南。最南端为南古城汉代城垣所在。长3200米,宽4.3~15米,残高1.65~2.05米。

南垣。沿雍水河蜿蜒构筑。西段一部分为现代村庄所压,东段大部被东风水库淹没。现存的仅发现三段,长1800米,残宽4~4.75米,残高2~7.35米。

东垣。紧依纸坊河,由东南折向西北,破坏严重。发现三段,长420米,残宽8.25米,残高3.75米。

北垣。为现凤翔县城所压。在铁沟、凤翔师范学校西端各发现一段,共长450米,残宽2.75~4.5米,残高1~1.85米。其中铁沟发现的一段暴露在断崖上,夯层清晰可辨。

城门。仅在西垣发现一座。门宽10米,有路土向东一直延伸入姚家庄宫殿区。

城壕。雍城除以自然河流作为屏障外,还在西垣外建有城壕设施。城壕长约1000米,宽12.6~25米,深5.2米。壕内当时不曾积水。

通过对城垣的钻探可知,雍城城垣在筑造时,先平整地面,然后下挖一条比城垣略宽的沟槽,口宽底窄。从沟槽底部层层夯筑,夯层厚8~12厘米。当夯土层筑到与沟槽口平齐时,开始板筑。在西垣和南垣均发现板筑时遗留的夹棍眼,眼径为8~15厘米,间距为0.75~1.25米。

雍城的调查钻探结果证实,实际情况与《史记·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岐州雍县南七里故雍城,秦德公大郑宫城也”的记载略有误差。

这一结论,与1961~1963年“对距今凤翔县城南约3公里、雍水北岸的南古城遗址”调查和试掘的结果,也是相符的。南古城试掘在基本搞清了南古城的城墙形制和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发掘情况和出土遗物认为,其城墙的时代似应属西汉时期。

扩展资料:

雍城是中国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年,有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

雍城是以河流为城的“城堑河濒”,是“水上秦都”,秦以水御敌200年后首筑城墙。其位置在今陕西宝鸡凤翔境内,现有秦雍城遗址,为我国十大考古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息繁衍。

西周时为周原的一部分,属西周王畿属地之一。

周历王、周宣王、周幽王时(前781年以前),西戎势力发展,深入关中,威胁周室,屡起战争。“周避犬戎难,东迁都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而有其地,与誓,封爵之。”从此,秦始有封地,为诸侯国。

秦襄公八年(前770年)起,秦与戎、狄战斗不息。初,秦败。秦襄公十二年(前766年)再起兵伐戎、狄,获得“岐地”。襄公殁后,秦人退回“西陲”故居。秦文公三年(前763年),率乘七百“东猎”,以年时借猎迁徙,中途与戎、狄浴血奋战。

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获“千渭之会”,(今眉县东北15华里处),从此定居周人故地关中。秦占领“千渭之会”后,在此筑城。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率兵击戎,戎败走,秦国控制了岐西地域。

秦文公五十年(前715年),文公卒,宁公(宪公)继位,秦由“千渭之会”迁都平阳(今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灭毫,占其都邑——荡社(今西安市西北,三原、兴平之界)控制了关中西域,营建“平阳宫”(今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西太公庙)。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始徙都于雍(今凤翔)。此后,凤翔为秦都。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称霸,自此,到孝公图强,为始皇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雍城遗址位于关中西部渭河北岸的黄土台原,即今本市凤翔县城南郊。为国务院1988年1月13日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在此设雍县,雍城秦时宫殿仍继续沿用。

汉高祖还在秦国国君修建的祭祀天地的场所,即鄜畤、密峙、吴阳上畤、吴阳下畤,增修北畴。据《汉书》载,从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西汉诸帝来雍祭祀五畤者共18次,其中汉武帝就达8次之多。汉以后,雍城逐渐衰落,至唐改名凤翔县,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雍城

你好,我想你要问的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雍城吧 雍城是中国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年,有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雍城是以河流为城的“城堑河濒”,是“水上秦都”,秦以水御敌200年后首筑城墙。其位置在今陕西宝鸡凤翔境内,现有秦雍城遗址,为我国十大考古之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226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