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属于宜昌市。
宜都,湖北省直辖、宜昌市代管县级市,位于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地过渡地带,东隔长江与宜昌市猇亭区、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西南、正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点军区接壤,介于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之间。
截至2022年4月,宜都全市辖8镇1乡1街道、2个管委会,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都市常住人口367374人。
宜都于公元前196年设县制,名为夷道。公元210年,刘备设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宜都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是一代宗师杨守敬、清代学者王永彬、开国上将贺炳炎的故乡。
宜都市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014年,宜都市水资源普查总量8.2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19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110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116立方米/人。全市总供水量1.84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8183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0219亿立方米。
2、土地资源
宜都市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大体是“七山一水两分田”。截至201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35482.83公顷,其中西南山区面积63228.57公顷,占46.67%;中部丘陵面积55926.18公顷,占41.28%;沿江平原岗地面积16328.08公顷,占12.05%。
境内土壤共红壤土类、黄壤土类、黄棕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潮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7个土类,18个亚类,64个土属和183个土种。全市耕地面积22206.99公顷,占60%耕地分布在市域东北部的长江流清江下游和渔洋河沿岸平原、岗地。
其中水田8753.73公顷,占耕地的35.59%,主要分布在市域缓丘陵和沿长江、清江、渔洋河地带;旱地13379.22公顷,占耕地60.08%,集中在市域的中部。林地72186.61公顷,主要分布在市域的西南山区。
3、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宜都市共发现矿种有5大类23种,矿床(点)109处。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矿床32个,包括大型矿床4处,占3.7%,中型矿床14个,占12.8%,小型矿床14个,占12.8%,零星矿点77个,占70.7%。
已查明资源总68687万吨,非金属62505万吨,占91%。全市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172.4亿元,人均潜在总值4.47万元。水泥石灰岩、煤、方解石、重晶石、建筑石料等矿产,是宜都市主要开发利用的矿产。
湖北宜都属于宜昌市。
宜都,湖北省直辖、宜昌市代管县级市,市辖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聂家河镇、王家畈镇、松木坪镇、枝城镇、潘家湾土家族乡1乡8镇1个街道,共有123个村委会、3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8.41万人,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
宜都交通便捷。位于鄂渝湘三省交界处,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沪蓉高速、三峡翻坝高速架起连接外界的快速通道,宜华、陆渔一级路、宜张、宜岳高速宜都段建成通车,水路空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历史沿革: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更名为宜都市。1992年至今属宜昌市管辖。
江西宜都位于江西省东部,距离省会南昌市约200公里,是江西省的重要县级市,也是江西省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宜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江西省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经是江西省的省会。宜都县地处江西省东部,距离省会南昌市约200公里,东临江西省东部的江西省抚州市,西邻江西省西部的江西省宜春市,南接江西省中部的江西省九江市,北接江西省北部的江西省上饶市。宜都市总面积约为3,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