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 / 地理位置:福州市仓山区。
烟台山位于福州市仓山区梅坞路14号,海拔高41.6米,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是整个福州老城(鼓楼、台江、仓山)传统中轴线序列组织的结尾。烟台山,虽山不高,面积不大,却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和厚重的历史记忆。
烟台山所在的仓山区是一座岛屿,名为“南台岛”,被闽江南港和北港环抱。在宋代分属闽县、侯官县、怀安县三个县。明万历年间,怀安县被撤消,所辖区域纳入侯官县管辖。自此往后,南台岛就分属两个县管辖,东部藤山,属于闽县下渡区,西部天宁山(今烟台山)往西属于侯官县上渡区管辖。
烟台山名称来历:
天宁山俯扼闽江,地势冲要,元朝在山顶筑垒架炮。
张经号半洲,福州侯官县洪塘乡人,乃明朝中期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奉命在福建抗倭,在天宁山山顶设烽火台,抗倭成功,却因得罪赵文华而遭诬陷,嘉靖帝不听张经辩解,冤杀了一代名将。至今,仓山区还保存着继张经之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此抗倭留下的驻兵饮马的营房里、马房里、马厂街等历史遗迹。
因曾有烽火台,天宁山山顶的山头被称作“烟台山”。山东烟台市也有烟台山,也是在明嘉靖年间为防倭寇侵扰而在山顶设烽火台。说明山东烟台市和福州市在明嘉靖年间共同遭遇倭寇侵扰事件。
清朝林则徐重修烟台山炮台。1911年9月19日清晨,辛亥革命起义军在烟台山的烟墩处放三声炮响作为攻城信号,9月21日福州光复。
《闽县乡土志》仁南区记载:“烟台山属于峡兜村,相传明季设烽火台于此。山上有砦,故址犹存,俗又呼瓢羹山。”
烟台山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闽江南江滨,海拔高41.6米,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是整个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序列组织的结尾。烟台山,虽山不高,面积不大,却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傲立于世,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
仓前一带古名天宁山,明洪武年间盐商在江南桥南面傍山麓一带设盐仓,称盐仓前,因此也称仓前山,至今烟台山内还遗留一处明代盐仓遗址,静静地倾诉榕城盐业的发展历程。烟台山顶峰视野开阔,北眺三山双塔兀立,西望乌龙江如环如带,东瞰闽江风帆片片。烟台山俯扼闽江,地势冲要,所以元朝便在这里筑垒架炮;明清时,又在藤峰顶设立烽烟台,作为报警的场所,因而称为烟台山。山下至今还保存着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驻兵饮马的营房里、马房里、马厂街等历史遗迹。
烟台山一带水上交通便利,曾是福建省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明弘治十一年(1498 年),外国人在舍人庙以东辟新港以停泊商船,称泛船浦。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烟台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条件而为外国势力所盘踞,逐步形成福州的领事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清道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在烟台山首设领事馆同,至20世纪初,共有英法美德俄日荷等17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或代办处)。光绪年间,烟台山已有外国商行30多家,如汇丰、渣打银行等。西方基督教会、天主教会也纷纷派传教士来烟台山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1920年以后,华侨办实业、进行房地产投资等成为烟台山一带主要的建设活动。至此,一批风格多样、造型美观的近代中西建筑在烟台山拔地而起,至今还保存着众多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等西洋建筑和数十座中式园林古厝,奠定了烟台山“万国建筑博物馆”建筑风貌和独特的环境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