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想问一句,彼岸在哪里?你确定你从未有过迷茫和纠结吗?你确定你当下的每一次抉择都是那么坚定吗?你百分百确信你的每一个行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或许你能,但为什么能?首先你得正确的分析自己的现状,估量好通向彼岸的旅线和距离,然后自信能英明的解决掉所有不可控的干扰和阻碍因素……
实际上没有谁能百分百看清自己的未来,我们不是机器,总会有犹豫纠结反复思量的事!
彼岸在哪里,在传说中的黄泉路上,还是在理想的天国里?
如果你尚未明晰彼岸的情境,那就如同身处迷宫,却目视着远方飘渺的空中楼阁不肯低头探路,难道靠着意念去抵达吗?
或许所谓彼岸从来没有固定的形态,只是身处困境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抛来一个幻景,而是一个出口。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佛教所说的彼岸到底在哪里?我认为此处的彼岸并非指具体某个地方,它所指的应该是一种境界,意为“超脱”。
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佛教用语,然而,此处的彼岸究竟这的是哪里呢?这个答案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是人脱离了苦海之后到达的极乐世界;有人则认为是不忘初心,彼岸就是回到了初衷;还有人认为彼岸就是人的本性。而我个人见解是:此处的彼岸并非指具体某个地方,它所指的是一种境界,意思是“超脱”。
二、放下执念才能获得快乐。“苦海无涯”,何为“苦海”,我认为苦海就是人的各种欲望,为何又说“无涯”,因为欲望永远没有尽头,无边无际。在这物欲横流的人类社会,人都有各种欲望,都有实现欲望的执念,而且,当人最初的欲望实现后又会萌生新的欲望,无穷无尽,用“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然而,人们往往由于背负太多执念,因而失去了快乐,失去心安,迷失自我,甚至铤而走险,吞食恶果。“回头”意为放下执念,佛曰:放下就是快乐。
三、“心净、心安、心平”这便是“超脱”的境界。佛教提到四大皆空,人如果背负太多执念,度过这即短暂又漫长的一生,岂不是非常痛苦,只有放下执念,人才会获得“心净、心安、心平”。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这是一种超脱凡尘俗世的境界。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佛教所说的彼岸并非指具体某个地方,而是指一种放下执念,超脱凡尘俗世的境界,人毕竟是凡人,要到达这一境界不易,但这却是多少修行者努力的方向。
彼岸,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波罗密多”。波罗密多出自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佛教梵文paramita,意译为从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智慧的彼岸。《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即意为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智慧。或者直接翻译为the other shore。
好像在句子里面还有一种说法叫side。
波罗密多的含义
波罗密多:也是一种梵语,含有四义:一、波罗译为彼岸,密多译为到,合言之为彼岸到
,顺语应云到彼岸。二、译为度无极。三、译为远离。四、译为究竟。
一、「到彼岸」者,这是一种比喻:如过渡者,须乘舟筏,从这边的此岸,渡过中流而到
达那边的彼岸;以喻众生的沉迷,当仗般若以度脱之。说明白一点,此岸喻生死,中流喻
烦恼,般若喻舟筏,彼岸喻涅盘(涅盘,待下文解释,总之即解脱的意思)。众生被三惑
烦恼所迷,以致沉沦生死苦海,现在如果想求度脱的话,就不得不借仗般若的功力去灭除
烦恼,以了脱生死的痛苦,获到究竟涅盘的安乐!所谓乘般若船渡过三重烦恼的中流,顿
超生死众苦的此岸,直上涅盘安乐的彼岸。此外还可作另一种的比喻:大海喻三界轮回之
处,海水喻众苦,众生坠落轮回,备受众苦,髣佛和那沉溺大海里的人所受的痛苦一样,
以其世间痛苦充满,正如大海的水深广无涯,故以苦海喻之。沉溺水里的人,是刻不容缓
地,当急求船只的济渡,以登安稳的彼岸;受生死轮回的我们,要是不愿长此沉沦的话,
则当速求度脱!古云:「苦海茫茫,回头是岸」,般若是救度人们出生死苦海,到安乐彼
岸的大慈航!众生迷了本性,沉溺烦恼生死苦海中,今赖般若开示之,使其认识本有真心
,而获到解脱;正如靠了船只渡出苦海而登彼岸似的。总之,能断烦恼,了生死,证涅盘
,就是彼岸。此岸乃众生作业受苦之处,彼岸是诸佛菩萨究竟解脱之地。菩萨以法空智,乘无相船,由生死的此岸,到达涅盘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