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扩展资料:
包拯为政经历中有近十三年时间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和京师官,负责地方百姓教化、赋役、钱谷、狱讼等政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州县的经验。所到之处体察百姓疾苦,爱民恤民,为民请命,历次考评都是优等,政绩斐然。
包拯勤政务实,两袖清风,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端州“不持一砚归”,调任陕西路转运使不图虚荣,拒绝更换高品级的官服,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足智多谋,明察善断,刑事案件侦破能力尤强,可谓断案如神。
首次出任天长县就智破牛舌案这样一桩无头案,《折狱龟鉴》中称此为钩慝之术,在刑侦技术落后的封建时代,显示出超乎常人的智慧。包拯平生办理过大量刑事、民事案件,有案可查的虽不多,但善断疑案的名声传遍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包青天也就是包公,包公是庐州合肥县人。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县一个高级官员的家庭里。父亲包令仪,字肃之,宫居朝散大夫、虞部员外郎,管理着国家的山泽苑林。包拯小时候,不讲吃,不讲穿,严守父教,刻苦读书。乡试中,他虽然名列前茅,但一不骄,二不懈,谦虚谨慎,尊重师长和学友,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和好评。
包拯是北宋时期名臣,为人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有包青天之称,经过小说戏曲的加工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清官。在世人眼中,包拯是廉洁公正、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的代表,后世更是将其奉为神明,就算没读过历史也知道他的大名。
相关介绍
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