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墓有三处,一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关庙;二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三是当阳关陵,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
1、成都关羽墓
成都关羽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建于三国蜀汉时期,是蜀汉政权为了祭祀关羽这位功臣而建的衣冠冢。
2、洛阳关林
洛阳关羽的首级墓现在被称为“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林的名字是因为在清朝时期,康熙看着它老爹赦封了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于是跟着顺治的脚步敕封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从此,关羽成了与孔子并列的武圣人,关林也成了与“孔林”并肩的圣域。
3、当阳关陵
关陵,原称“大王冢”,位于湖北当阳城区西北,是三处陵寝中唯一按皇帝陵寝定制的墓葬地。当阳关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关羽的传说
千百年来,关羽忠义仁勇的形象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广泛崇拜的偶像;特别是宋代以来,关羽不仅为民间百姓广为敬奉,还为儒家、佛家、历代帝王所极力推崇。据宋《佛祖统纪》载,中国佛教早就把关羽封为神,曰伽蓝神。
宋代,封关羽为武安王;明代,即封为武圣人,还加封为大帝。到清代,关羽则是集神、圣、帝于一身,封曰忠义神武仁勇灵佑威显关圣大帝。显然,作为武圣,关羽已与文圣孔子齐名;而作为大帝,他也便与皇帝齐位了。
关羽是被曹操与孙权联手杀死的,襄樊之战期间,关羽打得曹魏节节败退,生擒于禁及其七军,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后在蒋济、司马懿等人的劝说下放弃迁都,并与孙权暗中联合,双方约定由孙权攻打关羽的大后方-荆州三郡,并由孙权继承此三郡。
随后孙权命令吕蒙、陆逊等人在219年闰十月白衣渡江偷袭荆州三郡,并切断了关羽退回益州的所有道路,与此同时,在襄樊前线作战的关羽兵败退回荆州,随后败走麦城,但是没能成功逃走,219年12月,关羽及其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人一起被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俘虏,随后在临沮杀死了关羽。
《三国志 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三国志 孙权传》: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
章乡在今湖北省当阳市漳水北岸,临沮在今湖北省远安市,关羽是从麦城逃亡的,麦城是今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从路线来看,关羽是向西北方向逃走的,仅仅只逃了几十公里,就被俘虏 ,可见孙权杀关羽是早就制定好的计谋,当场俘虏,当场就斩杀。
关羽被杀后,其首级被孙权送给了曹操,孙权有嫁祸曹操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曹操想要关羽的首级,看到关羽的首级之后,曹操以诸侯的礼节把关羽安葬在河南省洛阳市城南的关林镇,因为只有一个首级,曹操还特意让人为关羽制作了木质的身躯,与首级合在一起安葬在关林之中。
关林占地12万平方米,面积超大,一直到今天还存在,这里因为曹操安葬关羽首级而闻名,并且在后世的朝代中陆续修建了庙宇以纪念和朝拜关羽,尤其是在明朝和清朝修建得最多,关林有很多清朝时期的碑文,关羽的墓前有一千多棵古柏树,关羽从北宋开始,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分封,在北宋时期就被封为了武安王,明朝时期就被封关圣帝君和武圣。
但是关林之中只有关羽的首级,那他的身躯呢?
《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吴历》: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根据记载,孙权同样以诸侯的礼节将关羽没有首级的身躯安葬在了湖北省当阳市城西的关陵,一般来说,只有皇帝的墓才能称为陵,因为关羽在后世被封为关圣大帝,也算是皇帝,所以他的陵墓也被称为关陵。
孙权到底是如何安葬关羽的,史书没有记载,与关林一样,关陵也在后世朝代不断被增加建筑,面积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一个圆形封土堆扩大到现在占地4.5万平方米,关林正殿大门的上方还有清朝同治皇帝御笔亲赐的“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这可是关羽的金字招牌。
除了关林与关陵之外,在四川成都和山西解州(运城)都有关羽的衣冠冢,成都的关羽衣冠冢是蜀汉政权为了纪念关羽而修建的,所谓的衣冠冢就是把死者的衣物或者生前的物品埋葬起来的墓,而山西解州是关羽的家乡,当地的衣冠冢是关羽的老乡为了纪念关羽而修建的,这两座衣冠冢中都没有关羽的尸体。
关陵和关林是不是真的埋葬了关羽的首级,没有出土文物的考古,因为关羽巨大的影响力,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敢盗取关羽的陵墓,如果史书记载没错的话,埋葬关羽陵墓的应该就是关陵和关林,关陵埋葬了关羽的身躯,关林埋葬了关羽的首级,所以关羽陵墓有头在洛阳、身在当阳的说法。
1979年,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佃庄镇关庄村发现了一个古墓,古墓由一个土冢和一个墓地组成,占地3万多平方米,墓道有30多米长,还有两道重达千斤的石墓门,门上画了一些图案,在这个墓地中出土了一些汉朝时期的文物,还发现了一个人的头骨,没有身躯。
关庄村的位置在今洛阳市与偃师区的中间靠南边,三国时期曹魏的洛阳城位置在今天的洛阳市与偃师区的交界处,按位置来说,关庄村的位置也对得上,而关林的位置在今洛阳的南边,在三国时期洛阳城的西南边,以位置来看,都有可能是关羽的埋葬之处。
在考古的时候,古墓还有石碑存在,上面刻字“汉寿亭侯武安王协天护国大将军关帝之墓”,后来这块碑因为当地发洪水不见了,有人怀疑关庄村的古墓才是埋葬关羽真正的地方,关林的那个应该是弄错了,但是没有得到证实,因为关林并没有出土关羽的尸骨,而且大规模扩建关林是在明朝嘉靖年间。
如果明朝弄错了,那后面的朝代也会跟着错,现在无法确定明朝是不是真的弄错了,不管如何,关羽的首级肯定是埋葬在洛阳,身躯肯定是埋葬在当阳,而且是被曹操、孙权以诸侯之礼安葬的,其真实的墓地一定不会小,那么曹操、孙权为何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呢?
曹操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1、曹操为了打击孙权送关羽的栽赃。
关羽是被曹操与孙权联合杀死的,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就是想告诉刘备,是曹操让他这么做的,孙权杀了关羽,一定要面临刘备的报复,孙权想让刘备报复曹操。
但是,曹操可没这么傻,他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就是告诉天下人关羽不是他曹操杀的,诸侯的礼节仅次于天子,关羽当时只是曹操的敌人,在蜀汉是前将军,以级别来看,并不够诸侯的礼节,刘备可以把关羽当成诸侯,但曹操没有必要,但曹操还是这么做了,就是想反击孙权栽赃,以示对关羽的敬重。
2、曹操敬佩关羽的忠义。
曹操非常敬佩关羽,关羽投靠曹操期间,曹操非常喜欢关羽,高官厚赏赐关羽,还派出张辽去打听关羽的去留问题,曹操知道关羽将来一定会离开,反而更加厚赏关羽,当关羽真的离开是,曹操手下的人还想追击,但是曹操却命令不要追了,要知道关羽离开了,就是曹操的敌人,但曹操并不计较,可见对关羽的喜欢,换了别人,早被曹操所杀了。
曹操如此喜欢关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关羽是三国历史上难得的名将,三国唯二的万人敌,二是关羽为人忠义,不忘旧主,曹操高官厚留不下关羽,关羽仍然去追随一无所有的刘备,这让曹操感同身受,曹操希望宏扬关羽这种忠义的精神,所以对关羽以诸侯之礼厚葬,也有警示手下诸将的作用。
而孙权厚葬关羽身躯的原因是因为曹操厚葬了关羽的首级,孙权其实并不喜欢关羽,偷袭荆州之战是孙权谋划了几年的谋略,还让吕蒙、陆逊等人不断欺骗关羽,在俘虏了关羽之后,当即斩杀,孙权看到曹操厚葬关羽首级后,自己栽赃的计划落空了,于是也只能厚葬关羽了,以免自己暴露了栽赃曹操的真实目的,虽然事实如此,总得掩饰一下。
一方面因为曹操、孙权厚葬关羽,显示出曹魏与东吴统治阶层对关羽精神的认可,而刘备所建立的蜀汉对关羽自然也会纪念,三国三大政权都如此看重关羽,就代表了当时整个统治者对关羽的认可。
另一方面因为关羽的军事能力与忠义的精神,关羽算是三国历史上的第一名将,千军万马中斩颜良,襄樊之战威震华夏,让关羽的名字传遍了华夏,在那个没有媒体传播的年代,关羽的知名度不亚于曹操、刘备与孙权。
关羽本人敬重士卒,与民同苦,也让当时的百姓对关羽有好感,民间自发修建关羽庙,然后从北宋开始,统治者不断加封关羽,一步步把关羽捧上了神台,明朝时期,关羽就成了武圣,清朝时期,关羽又被封为关圣大帝,成为华夏的信仰之一,这也是关羽传承千年的原因之一。
关羽的头埋在河南洛阳。关羽死于公元220年,死后他的头被葬在了河南洛阳,身子被葬在了湖北当阳,所以现在的洛阳和当阳各有一处关羽的陵墓,而对于这样的安葬方法,民间也有着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的说法。
关羽埋葬的故事
在公元219年的时候,关羽兵败之后逃往麦城,但最终还是被吴兵所杀,孙权怕刘备会因关羽的死,找自己报杀弟之仇,所以,他当即把关羽的首级砍下献给了曹操,企图通过这个办法,嫁祸曹操是杀人真凶。
随后孙权将关羽的正身以侯礼安葬在了当阳城的西北处,曹操识破东吴计谋,也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头颅葬于洛阳南门外,这就是关羽身卧当阳,头枕洛阳传说的由来,最开始,这座关陵只是一座土冢。
到了隋唐时期,关羽的英名流传于世,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关羽进行了加封,使其得到了武圣人的称谓,最后,更被尊为关帝,且他的陵园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南宋时期,在其墓前建造了一座祭亭,元代初期,对墓门、墓道进行了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