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就是安徽省的简称,省会合肥,地处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安徽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安徽省居中靠东,沿江通海,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安徽省的自然资源:
1、植物资源
截至2012年,全省维管束植物3200多种,分属205科,1006属,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科的60.3%、属的31.7%、种的11.7%。其中蕨类植物34科、71属、240种,种子植物171科、938属。
2、动物资源
安徽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2012年,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
3、矿产资源
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徽
皖是安徽省的简称。
安徽,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由当时的安庆和惠州的首字母合成。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
安徽简介:
安徽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省域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
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2021年8月,全国31省区市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速排名第7位。9月,《中国特色小镇2021年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安徽省7个特色小镇入选2021年中国特色小镇50强。
皖是安徽的简称,安徽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扩展资料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