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内。
大凉山,是大雪山的支脉。东北-西南走向。海拔2,000∼3,500米,个别高峰近4,000米。山地西侧美姑、昭觉一带为山原,东南侧为金沙江谷地,河谷深切,地面破碎。大凉山为彝族聚居地区。大凉山以东为小凉山,以北为小相岭,以西为安宁河谷地。
大凉山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内。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
扩展资料凉山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
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凉山地区的历史沿革,反映了在不同朝代与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
尽管在历史上,凉山地区辖地范围有所不同,但大抵上是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今云南昭通),西迄盐井(今四川盐源)。新中国建立初期,凉山广大彝族地区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历史阶段。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落后的奴隶制度和封建的土司制度,等级森严,家支林立,械斗不断。凉山长期处于封闭、愚昧、落后的状态。1950年,凉山终于迎来了解放,1952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区成立(后来改为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凉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凉山
凉山彝族自治州,别名凉山州,四川省辖自治州,中国四川的21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处于中国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分界部位、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交接部,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高原之间。
截止2022年2月28日,下辖15县2市,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858359人。
凉山的特点
凉山州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嶲郡,隋唐称嶲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凉山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6年,民主改革实行,凉山“一步跨千年”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国务院决定撤销西昌地区建制,将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盐源、木里等县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
自此凉山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东北分别与宜宾、乐山两市接壤,北连雅安、甘孜两地区,南与攀枝花市毗邻,东、南、西还与云南省相连接,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