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临淄永流镇张家庄太公衣冠冢北侧。姜太公在公元前11世纪封于齐,为齐国第一代国君。他在任期间,“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卒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衣冠冢墓高28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55米。1993年,临淄区在太公衣冠冢北侧建姜太公祠,建筑面积98平方米,主殿为歇山式挂廊配殿,各三楹,现为名人书画展厅。 进门所见的“姜太公祠”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全国宗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大门两侧两座威武的大将雕像即青龙、白虎二星君。 主殿供奉着姜太公彩绘圣像,殿壁有反映姜太公贫困生涯、避纣去商、习武著书、牧野大战、封齐就国、破菜争丘、太公治齐、惩治不训、周王授权、传子归国等到不平凡一生的壁画。
姜子牙封神台没有在新疆,在陕西宝鸡市。传说斩将封神台遗址在陕西宝鸡市扶风县黄堆乡山底村附近,因为在山底村往东就是西周的东城门——杜城(扶风境内,岐山县境内也有一个杜城)。据老人们讲在文革之前这里还有好多庙,而且里面都供奉着封神榜里所涉及的各路神仙。姜子牙封神的地方在西岐,因此就是现在的陕西宝鸡一带。望采纳。
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动画电影《姜子牙》第一天的票房达1.45亿人民币,刷新同类电影首日纪录。
提起姜子牙,阜阳人,尤其临泉朋友,格外亲切和自豪,因为他是本市、本县历史名人。在临泉,有姜子牙庙,姜子牙广场,姜寨,姜子牙钓台遗址,有传统民俗节目《姜太公背姜婆》,还有出土汉代石碑“姜尚故里”,等等。乡亲们世代相传:姜子牙是姜寨人士。以至乡人盖房,都要在房梁上写,“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检索出版物,如《中国县市概况》、《安徽人物大辞典》等,均载明“姜尚(即姜子牙),临泉县姜寨人。”安徽名人馆也塑有姜子牙像。
姜子牙,亦作姜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考之以典籍,郑樵《通志》记载:“吕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于吕,今蔡州新蔡即其地也,历夏商不坠。”按,吕侯的封地为吕国,位于河南省新蔡县。依古制,现临泉杨桥至滑集以内,包括鲖城、姜寨、瓦店、吕寨、艾亭、土陂等乡镇,当时均在吕侯国界之内。明朝中期,姜寨、瓦店等地划归颍州,原属阜阳县,今归临泉县。
姜子牙,商朝末年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姜子牙投奔周西伯(即周文王),辅佐周氏立奇功,成为兴周的圣人,被称为“太公望”,拜他为师即太师。武王继位后,尊太公望为“师尚父”。他为武王出谋划策,指挥周师,灭除纣王优势兵力,安定天下,成就一个新朝代,史称西周。
对历史人物吕尚——姜子牙,如《诗经》《史记》等典籍,孔、孟诸子,以及历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作家等,关于他的贡献和影响,都有高度评价或热情称颂。
延至明代,小说家许仲琳,以姜子牙为文学题材,在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博采故事传说,驰骋艺术想象,写出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约70万字),以武王伐纣为框架。前三十回写纣王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在姜子牙辅佐下,武王推进伐纣大业。后七十回写商、周之战,掺杂宗教斗争,最终纣王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有功于国的人、鬼,各有所归。这部小说,表现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艺术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以荒诞的幻想塑造人物,展现故事情节。《封神演义》自问世以来,广受欢迎,确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通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