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1、1935年1月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镇、土城镇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2、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三日内,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
3、1935年3月16日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4、1935年3月20日~22日,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扩展资料四渡赤水战役胜利原因:
四渡赤水战役,红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主席等人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和黔北地区回旋地域有限等情况,毅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的打算,决定率领中央红军跳出敌人重围而北渡长江,以开创川西或川北根据地。
但是,红军一渡赤水后,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的命令,北渡长江已不可能,又果断率师向扎西集结,在川黔滇边境寻求新的机动,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终于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
其次,红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争取和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四渡赤水战役,从总体看是敌强我弱,红军在各路强大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但是,由于毛泽东等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巧妙地隐蔽战略意图,有计划地调动敌人,造成了红军许多局部的优势和主动,从而使整个形势向着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变化,终于打破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的战略计划。
最后,红军在运动战中,正确地处理“打”与“走”的关系。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消极避战,实行逃跑主义,只走不打,始终摆脱不掉敌人的围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分别是土城、太平古镇、茅台镇、二郎滩。
1、土城。
土城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西部,地处川黔两省区域经济结合部,位于重庆、贵州、四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最集中连片的旅游“金三角”地区的中心,与赤水市、四川省古蔺县接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土城
2、太平古镇。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距县城古蔺35公里。与贵州省习水县醒民乡隔河相望,为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是两省边民互市,商贾云集,物资集散之地,被誉为川黔的水陆码头。太平古镇有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平古镇
3、茅台。
茅台镇是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下辖镇,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大娄山脉西段北侧,北靠遵义,南临川南。茅台镇地处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在郁郁葱葱的河滨地带,建有“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军渡河纪念碑”, 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
茅台镇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也是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茅台镇
4、二郎滩。
二郎滩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赤水河四周峰峦叠峰、峭壁如削,西岸依山傍水,聚居着数百户人家,形成一处独特的山间小镇,名曰二郎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郎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