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为全球化坚定拥护者的中国,正在借助自由贸易政策和全球化创新实践,推动中国的贸易升级、消费升级和创新升级。通过外高桥自贸区产业发展升级的分析,能对行业企业、保税园区、地方政府带来新的启示。
在发展空间上,外高桥形成了南部以研发生产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业和北部以外高桥物流园为依托的现代物流分拨产业两大集群。中部地区依托区域先发优势,联动森兰区域,形成以国际贸易服.务、金融服务、总部服务为主的商业、商务文化、休闲多元功能集成的综合性功能集聚区。
拓展资料:
上海外高桥自贸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15个自贸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自贸区。外高桥自贸区批准时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深水港区,是全国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2010年,外高桥保税区在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2014年10月6日,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上海自贸区销售中心”,这标志着上海市政府倡导的“互联网+”的思路正式拉开序幕。
国家间战略博弈新阶段,浦东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中国经济总量目前位居全球第二,这么大经济规模的国家在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形成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长期以来,中国与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系是基于WTO为规则的,而现在WTO的规则正受到破坏,中国接下来要处理好几个均衡:一个是进出口均衡,然后是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家价值链(NVC)的均衡,我们的企业要创新,很多产业需要领先全球,所以GVC背后其实是NVC的塑造;还有一个政治与经济的均衡。浦东开发开放当初是在重重困难下进行的,浦东开发打破了别人对我们的封锁,而如今新一轮国家间的博弈处于高峰期,浦东以及自贸试验区该做什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事,浦东再一次处于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前沿。
1、老集镇在上海浦东新区东部、紧邻上海金融学院与杉达大学的城乡结合部,曾有着一大片人口密集的城中村——曹路镇“老集镇”城中村。因这里危旧房与小洋楼并存,大量外来人口在此群租,卫生和安全状况堪忧。
2、邹家宅
邹家宅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钦北居民区,南靠蒲汇塘河,西临中环线虹许路段,地处徐汇漕河泾开发区北部,周边被中环高压线环抱,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宅基地如今已难掩陈旧,流动人口规模较大、无证经营集中、消防安全隐患频发等问题长期困扰着邹家宅的居民
3、樱花小镇
樱花小镇是大上海第一个农村宅基房屋原地改造升级进行商业化运营理念的实践项目。她,位于上海南部古镇-南桥镇六墩村。
它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村庄,它是一个和核心城区接壤的城中村(城边村)。
4、陶家宅
浦东新区居家桥的陶家宅、徐汇区华泾镇的东湾村、杨浦区五角场镇的闸殷村,都是典型的“城中村”。
5、漕镇许浦村
在难以成规模改造的情况下,针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在更多城中村中进行。但即使是这样的局部改造,也可能因资金带来巨大难题。闵行华漕镇许浦村于2010年启动环境整治,村一级投入资金近1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