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湾畔的千年古村落,曾入选浙江3A级旅游乡村,竟然这么美

东北往事电视剧2023-03-07  14

浙江省宁波市著名的风筝村——缪家村的东北方向不远处有一个乡村,名为“章胡”。其北面是大杨山、大洞山和天灯山,南面是象山湾,曾经是一个半农半渔的小山村,如今竟变成一个3A级旅游村庄。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公园,集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于一身,而且干净又宁静,宜游、宜居。

据历史记载,章胡村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章胡村有章、胡、董三个大姓,其中章姓先祖由福建漳州迁居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村子里的第一大姓,胡姓居次,村子故名章胡村。

整个章胡村分布着村西公园、香樟树公园、党建公园和文体休闲公园等小公园,以及古井、青青菜园、村文化馆、章氏宗祠、胡氏宗祠、董氏宗祠等景观或历史古迹。村子里的民居排布整齐,白墙青瓦间透着古朴,四周要么是鲜花,要么是绿树,要么是秀水,让古朴中尽现明丽和轻快。

村子西面有一条村路,沿途分布着若干景观。沿着公路走进去,首先看到的是青青菜园、村西公园和村文化馆。青青菜园里的油菜花早已经凋零,似乎没有特别之处,一路之隔的村西公园和村文化馆却别有一番情趣。

村西公园又被称为法制公园,整个公园是一个大草坪,草坪上栽种着稀疏的小树,中间堆叠着一小片乱石,四周是错落有致的白房子,看起来有几分诗意。如果在市区,这里会是一个热闹的露营地。公园里还有一个长廊,廊顶长着茂密的青藤,顶上悬挂着无数个关于法制术语的灯谜,背面写着谜底,读起来特别有趣。

村西公园和村文化馆之间有一个小池塘,是章胡村最美丽的景观之一。无风的日子里,池水像镜子一般,盛着四周村居的倒影。池水中间有一座“花岛”,竹子搭建的景观四周簇拥着鸢尾,翠绿的叶子之间绽放着紫色的花朵,看起来特别美丽。

池塘的北面是文体休闲公园。这是一个面积不大,甚至算是袖珍的休闲公园,但是里面有各种健身器具,其中包括秋千和儿童滑梯,是一个老少皆宜的休闲乐园。

文体休闲公园的北面有一幢别墅,别墅里栽满了蔷薇,茂盛的蔷薇从围墙的护栏处钻出墙外来,青藤间满是蔷薇花,粉红、大红、玫红的蔷薇花争奇斗艳。如果有美女相映,这片蔷薇花墙会是一个极具浪漫情调的自拍背景。

这条景观路的东面是章胡村的中心,风景也很美丽。村子里有三片古树林,都很有特点,其中村东的古树林最为壮观。这片古树林被称为香樟树公园,里面的香樟树高大葱茏,树下清静阴凉,林中修建了游步道,林地里放置着石凳和棋盘,树下悬挂着网红秋千,很适合休闲小坐。

这个香樟树公园的西面有一条狭窄的胡同,被称为章胡旧事,里面还有一条童趣巷,这里也有一片古树林。大概是章胡村的少年们以前喜欢在这片树林和胡同里游玩嬉戏,对这里充满了情感,所以这里算作他们童年记忆的地方。

章胡村的中心位置是章氏宗祠和门前小广场。 章氏宗祠又名溯源堂,始建于清朝嘉庆十年 ,文革期间被破坏,现在的祠堂是后来修缮的。章氏宗祠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有门楼、正殿,左右为东西厢房,现为区级文物保护点。牌坊式门楼雕刻精美,正中镶嵌着“渭绪名宗”的石刻,左右为八仙过海浮雕壁画。宗祠门前有一对呈立蹲姿势的石狮子,据考证目前宁波仅存两对半,系稀有古迹。

这里本来是章胡村的章家族人婚丧祭祀的地方,现在被改建为奉化海洋文化馆。据馆外的宣传牌上记述,该馆采用实物陈设、模型打造、光影投屏、5D互动等方式重现了渔业、渔船、渔村和渔民四个维度的发展历程,深度还原了奉化沿海渔村及渔民以海为生的繁荣景象。疫情期间,该馆不对外开放,所以无缘得见其陈述的壮丽场景。

莼湖街道的下横线沿途分布着鲒埼村、缪家村、漂溪村、章胡村、汪屿村、同山村等众多古村。在这些既有历史又有风景的乡村之中,缪家村和章胡村最为亮眼。前者因为风筝成为特色,而章胡村却以风景取胜,非常值得一逛。

旅游小贴士:

1.门票信息:免费

2.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

3.自驾导航:可以用导航软件搜索“章胡村”,按照导航路线指示自驾前往即可。

4.公共交通:宁波站乘坐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儿童公园”站下车,换乘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金海路”站下车,换乘277路公交车——“章胡村东”站下车即到。

这里是楚语乐游记,努力行游中国,推介优美风景,记述旅途风情,每日更文,欢迎关注。

1.北京四合院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2.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以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永定的土楼极具特色,方、圆、八角和椭圆形皆有,主要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数量多,规模大,造型美。曾有人形容其圆形者有如天外飞碟。

3.皖南民居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4.窑洞民居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5.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

6.干栏式民居

我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处在热带雨林区,其传统民居大多为适应环境的干栏式。干栏式民居基本使用木料建造。

所谓干栏,就是把住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无墙不住人或作牲畜圈之类用。

7.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8.藏族碉房

藏族民居极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其中又以碉房最富北方情韵。碉房大多数为三层或更高的建筑。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为佛堂和晒台。四周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类似碉堡。窗口多做成梯形,并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户上沿砌出披檐。

9.哈尼族的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

奉化有溪口镇、裘村镇、大堰镇、松岙镇。

奉化区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区南面。东濒象山港,隔港与象山县相望,南连宁海县,西接新昌县、嵊州市和余姚市,北分别与海曙区和鄞州区相交。

奉化区地貌构成大体为“六山—水三分田”,西部处天台山脉与四明山脉交接地带,多高山峻岭,黄泥浆岗海拔976米,为境内最高峰。东北部地势平坦,河网纵横,土地肥沃,属宁奉平原,是水稻和经济作物重要种植区。

奉化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6.3℃,降水量1350至1600毫米,日照时数1850小时,无霜期232天。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区属生产总值增长4.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73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2.28亿元,增长2.4%(区属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77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之比为4.8:60.1:35.1,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7%、43.3%、54.0%。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075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