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岛在哪?

tema2023-03-07  22

在江苏省。

海门市,江苏省南通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被誉为“北上海”。市境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

海门市与上海的直线距离仅60公里,海门市土地面积1148.77平方公里。

海门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西部最高处海拔5.2米,东部最低处海拔2.5米,南北横截面呈孤形,两头低、中间高。

海门市是中国闻名的“科技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长寿之乡”,“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扩展资料:

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海门濒江临海,遭风潮灾害,县境涨坍无常。尤其是明代中叶,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一再迁徙,至清康熙十一年(1672)栽县为静海乡。

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坍害,县境稳定,海门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地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南通地区撤销,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隶于江苏省南通市,市人民政府驻地海门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门

参考资料来源:海门市人民政府-建置沿革

明闽四大商埠之一的海澄“月港”,地处九龙江入海处.因其港道从月溪至海门岛“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似月,故名。”(《海澄县志》)由于明朝政府厉行海禁,关闭了泉州官商对外贸易大门,民间走私商人便选择月港,从这里偷渡厦门岛,进行对外贸易,逐渐发展成一贸易商港。据《海澄县志》记载:“月港自昔号巨镇。海门岛地图店肆蜂房栉篦,商贾云集,洋艘停泊,商人勤贸迁,航海贸易诸番”,当时,漳州府所属各县,沿九龙江岸畔居住之民出洋过番,大都顺流乘船至月港,再由海门岛扬帆出海,所以,又有“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之说。由于月港的繁荣富庶,引起海盗夷寇的觊觎。据《海澄县志》载:“明正德间,豪民私造巨舶,扬帆外国,交易射利,因而诱寇内讧,法绳不能止”。“明嘉靖三十六年夏六月廿五日,海寇许朝光、谢策犯月港……焚千馀家,掳千馀人而去。”“明嘉靖二十八年至隆庆三年,先后二十一年,倭寇骚扰月港。”明政府为了防御外夷与海寇之侵犯与骚扰,于是在月港置城堡设防,派兵驻守。嘉靖九年于海沧设“安边馆”,三十年于月港设“靖海馆”,四十二年改为“海防馆”。终于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一说于隆庆元年,仅隔一年),明王朝于月港设置海澄县,寓意“海疆澄清”,县治在月港。清初厦门港兴起后,逐渐取代了月港地位。近日,在海门岛的一位渔民在九龙江出海口作业时,捡到一个陶罐,内装6枚西班牙金币,西班牙金币被遗落在九龙江出海口,最大的可能是由菲律宾转口输入福建当时最繁荣的商港——月港的见证之物。根据历史考证,厦门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94年。明末清初,“嘉禾屿”、“中左所”、“厦门”三名并用,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始以“厦门”统称全岛。 “厦”是从“下”字演变过来的,门是海峡的意思,“下门”大意是海门岛底下的一个海峡,“厦门”是对“下门”一词的雅化。

地理位置

历史上,海门岛曾经担当过民间海商与西方远征船队开展交易的跳板,如今他又重归原本的渔村形态。海门岛原是3个紧挨着的岛屿,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通过人工围垦连在一起,形成如今丘陵和海积平原相间的地貌景观。海门岛面积3.8平方公里,是厦门鼓浪屿的两倍。进出海门岛,船只仍是惟一的交通工具。交通的不便,使海门岛没有了城市的繁华与浮躁,却保留了桃花源般原始的田园风光。岛上有两个村,约6200人。村民以打渔为主、养殖和种植为辅。渔樵耕读,民风纯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073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