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市属于葫芦岛市。
兴城市,辽宁省辖县级市,由葫芦岛市代管。地处辽宁省西南,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部。东南部濒临渤海,东北倚热河丘陵,毗邻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西南隔六股河与绥中相望,西北同建昌接壤。全市总面积2113平方公里,全市辖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兴城市历史文化
兴城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殷商时代属孤竹国地,战国为燕地,秦统一后属辽西郡,隋唐属柳城、来远两县分辖。兴城之名源于辽代圣宗统和八年(公元990年),置严州设兴城县。明设宁远卫城,清设宁远州,1914年(民国三年)复用兴城之名至今。
明清时期,兴城为北方军事要塞。现存兴城古城,即为明清时期的宁远古城。明末,宁远城是明在辽东的军事指挥中心,是遏制清军入关的重要屏障。明政治家、军事家袁崇焕驻守此城,重创清军,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抵御住清军的侵扰,拖延了明王朝灭亡的时间。兴城古城之明清史迹标志着兴城古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葫芦岛市兴城市人民政府-兴城概况
兴城市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
兴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部。东南部濒临渤海,东北倚热河丘陵,毗邻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西南隔六股河与绥中相望,西北同建昌接壤。
全市总面积2113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6月,全市辖2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泳装名城、辽宁省历史文化名城。兴城为多民族聚居区,有汉、满、蒙古、回等17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最多。
兴城是辽宁省历史文化名城,兴城古城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是我国保存的有完整城墙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是东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明代古城,是中国北方古代军事重镇。
兴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境内的奇特自然风光及独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以古城、温泉、首山、海滨等景区为一体,构成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古城景区和海滨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温泉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首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扩展资料
兴城市历史沿革
殷商时代,兴城属孤竹国地。西周为燕北部山戎徒河地。战国属辽西郡地。秦统一六国后,兴城隶属幽州辽西郡的柳城、徒河、海阳三县分辖,后为辽东属国所辖。东汉末年,境地被乌桓所据。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大破乌桓和柳城(今朝阳市南),境地被收复。
三国时期,隶属魏昌黎郡宾徒县。西晋时严州昌黎郡徒河县地。东晋十六国时,属燕平州(治所今朝阳市)昌黎郡(治所义县)。南北朝时,属北魏营州柳城县;后属瑞州柳城、来远两县分辖;唐末,陷于契州。
辽代于今兴城河中、下游流域置严州(治所今曹庄镇大海口),辽圣宗统和八年(公元990年),设兴城县(治所桃花岛郡今钓鱼台街道海口),这是兴城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金时,属北京路(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
元时兴城废县,地属锦州和瑞州分辖。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宁远卫。清代撤卫建州。1913年(民国二年),宁远州改为宁远县。1914年1月,因与山西、湖南、甘肃、新疆等省之宁远县重名,乃沿用辽时之名改称兴城县。初隶属奉天省,后隶属锦州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兴城县,隶属辽西省,后改属辽宁省。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城县设兴城市(县级),由省直辖。后改由葫芦岛市代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城
参考资料来源:兴城市人民政府-兴城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兴城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辽宁省辖县级市,由葫芦岛市代管。地处辽宁省西南,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部。东南部濒临渤海,东北倚热河丘陵,毗邻葫芦岛市龙港区、连山区,西南隔六股河与绥中县相望,西北同建昌县接壤,总面积2113平方千米,距沈阳市314公里。
截至2020年6月,兴城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12个乡,1个飞地经济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兴城市常住人口为490300人。兴城为多民族聚居区,有汉、满、蒙古、回等17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最多,占全市总人口的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