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是现在哪里

金融软件2023-03-07  17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是现在的南京、镇江、扬州一直到苏州一带,学术界普遍认为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其由来是因“州界多水,水扬波”,遂以“扬”为州名。现今的扬州扬州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扬州故事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历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其由来是因“州界多水,水扬波”,遂以“扬”为州名。扬州建城始于2400余年前的春秋时期,灿烂的历史文化给扬州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扬州是江苏省的地级市,不是省会城市。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境内最高峰为仪征市大铜山,海拔149.5米;最低点位于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平均海拔2米。

古代的扬州是今天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

“扬州”这个名字源出于《禹贡》。据介绍,《禹贡》是《尚书》的一篇,记叙我国当时地理情况,把全国分为九州,假托为夏禹治水以后的政区制度。《禹贡》提到:“淮海惟扬州,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筱簜既敷,草夭木乔。厥土涂泥,岛夷卉服。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江南之气躁劲,性轻扬。州界多水,水波扬也”。

古扬州比今扬州大得多,《禹贡》是何人、何时所作,说法不一。今扬州在2500年前开挖邗沟以后就可以由江达淮。据《禹贡》和《扬州贡赋之道》得知,帝都在冀州,扬州贡道“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说明《禹贡》出现距今应在2500年以上。后来研究注释《禹贡》的人很多,多把《禹贡》中的扬州称为“古扬州”。

“扬州疆界”北至淮,东、南至海,西与荆州交界,正如唐《通典》说的“古扬州,北据淮,东南距海,旧曰南距海,今改为东南。”涵盖今天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部分或全部,要比今天的扬州大得多。

而今天的扬州,是从隋代开始落户的,“扬州”之名是移植来的,老名新用。它的位置在“淮南、江北、海西头”,与“扬州疆界”图相比,它只是“古扬州”的很小一部分,显然“古扬州”与今扬州有天壤之别。明代人在画出“禹贡总图”时,同时也画出了“扬州府境图”,说明“古扬州”与后来的扬州完全是两个概念,明代人就将“古扬州”与后来的扬州分辨得清清楚楚。

扩展资料: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朝后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朝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今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春秋时,称“邗越”(后建立邗国,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建吴都)。

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历史上繁华的扬州城,即今扬州市老城区-广陵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唐末,江淮大乱。

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天祐十六年(919年),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吴天祚三年(937年),南唐灭吴,以金陵(今南京市)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国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2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军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寻改淮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维扬府。二十六年,改称扬州府。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县。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明弘光元年四月(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围攻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的人民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史称此事件为“扬州十日”,此劫扬州死难八十万人。

1645年,清政府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  。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滁州)、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扬州光复。二十日,扬州军政分府宣布成立,隶属镇江都督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扬州府,并甘泉入江都县,原扬州府所属各县直隶江苏省。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分为5道,江都县属淮扬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扬州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052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