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仿佛我还在泉州鲤城区后城的古厝茶馆里,一进院子,穿过两边厢房,正对门厅瘦长的房檐下,斜靠着右侧角落位置上摆放好的四脚竹椅,眼望四方天井洒下的初夏阳光。
椅子足够低矮,会让我这个生在北方却拥有南方小女人身材的人,感到异常的舒适。
这是一座具有清代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茶馆,三进式宅院,燕尾脊、黑筒瓦、红方砖、镂窗棂,非常符合明代许次纾《茶疏》里描述的最宜于饮茶的时候和环境了:饮时,心手闲适,披咏疲倦,听歌闻曲,鼓琴看画,明窗净几,宾主款狎 ,风日晴和,轻阴微雨,茂林修竹,课花责鸟,小院焚香。
耳边持续轻声播放着茶道纯音乐,四四方方的玻璃窗棱上挂着几幅泉州当地文人雅士的字画,一进、二进门头有作家王蒙先生题的字“清其神”,泉州文化老人吴捷秋题的字“古厝茶坊”,可供茶客们品茶之余欣赏。
茶坊窗明几净,细竹点缀院子角落,偶尔鸟鸣啾啾,院内阵阵花香被两边厢房高挂风扇摇晃着脑袋,迎来送往的给茶客们暗送着秋波。
光线打在院内明亮处圆桌旁的女茶客身上、脸上,看着她从吃了第一杯茶开始,到向服务员要来了一把蒲扇,边喝热茶边摇扇,酣畅淋漓的样子。
支撑玻璃板桌面的底座,是一口石质圆水缸,我猜想里面应该有十几条小锦鲤鱼儿在游玩吧。
女茶客的小女儿,六、七岁模样,穿着白纱汉服连衣裙,新奇张望着茶馆里的每一个地方,来来回回跨过三进院落的门槛,发现一处让她兴奋的地方,就跑回妈妈身边,叙述一番:
“妈妈,我被中间屋子里那只大黄狗吓着了,可等我靠近一看,是假的啊!我还摸了摸它的头呢!”
“妈妈,最里面的屋子里有一个大戏台呢。”
尽管是立夏之前两日的五月初,午间的暖风吹在脸上,不算是酷热,还是很讨人欢喜的。
-2-
泉州作为心心念念的古城,如同想要跟八年之前已见过一面的新友再次重逢一般心情,平日里总是跟老公提起记忆里的泉州美食、开元寺,清源山、崇武古城、惠安老街等场景,我们应该再次走走那条老街的,没看够;我们应该再次去吃那些小海鲜的,没吃够;有一种对泉州地区的风土人情,心生眷恋而久久不能忘怀的感觉。理智这次五一假期来南方,就是想要细细品味泉州那特有的味道。
当我们完成了一个心仪已久的计划时,才发现那些不曾被发现的闽南沿途风景、那种未曾见过的沿海变化莫测的天气、那些冷暖自知的当地市井人情,正是将生活琐事软化之后摆在面前,让我们穿过雾气弥漫的公路,来到海边观看腾空而起的晨阳;海岸边雨中散步,欣赏路边花草树木被濛濛细雨拂过的欢欣;在老城后街的茶馆里,被老板热情招呼之后享受到的内心暖意。
-3-
那一天,我们早早到达了开元寺,只为错开参观浏览人群的高峰期,放慢脚步从中轴线开始参观,走过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藏经阁等,再到东翼的弘一法师纪念馆、镇国塔(东塔),细细游览。二次穿过大雄宝殿前的古榕树群,到西翼的麒麟璧、仁寿塔(西塔),仰望它们的身影。
八年前曾来过开元寺,在寺内大榕树下,我们和孩子合影留念。当时旁边的饮食文化西街,没有时间停留。这次从街头逛到了街尾,给标志性的钟楼拍了照片。
景区旁边饮食街上的小吃,极具快餐文化特色,吸引的全是年轻人,而我们想要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需要扎进街头巷尾,用脚步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本地人,才能看到泉州各方面鲜活生动的市井风情。
时间快接近中午了,老公决定先去找到泉州有名的古厝茶馆,歇歇脚,把茶喝透了,再去吃午饭。
跟着导航提示一路往鲤城区后城方向走,途径泉州文庙,进去参观逗留一会儿,走马观花逛逛古玩一条街,还找到了八年前我们曾经吃过的当地特色海鲜小馆,两间老房子还在,只是做起了旅游团餐生意,店面纵向拓展了两排包间房,用小方桌吃饭的当地人不见了,大圆桌围着进餐的全是参团游客,看见桌面上客人尚未动筷的清蒸海鱼,还算得上是记忆里的那副缩小版模样。
-4-
我们到了茶馆,老公先进去找好座位,我在院子外面拍照片,进入茶坊落座,服务员拿来竹简式茶单供客人挑选。
夏天应该喝乌龙茶、绿茶祛祛心火,当地最有名气的是安溪铁观音,而我们来自北方城市,平日里喝惯了茉莉花茶、白茶等相对中性茶的味道,老公把挑选茶品的权利下放给了我。眼光扫过茶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岩茶套餐。这款套餐一共有三袋红茶品种,正山小种、闽南水仙、大红袍,价格还不贵,一旁同时进店的客人也点了岩茶套餐。
理智对岩茶系列理应具有的芽形、茶香、茶汤颜色等品茗特点,了解得不多,感觉水仙茶的香气在这三个品种中是最清淡的。由于我们中午走路过来的时候,出了很多的汗,需要浓郁一点的茶来提提神、呵护、补充一下精神头儿!
等待服务员上茶期间,茶坊的老板主动上前询问老公,是否已点了茶品?得到答复之后,微笑着招呼我们,敬请耐心等候,然后叫来另一个服务员上些茶点,供我们挑选。
圆形的笸箩里装着一盘盘的小吃零食,花生、开花豆、梅子干、粿条、山楂干、乌梅、细豆腐干等,咸的、甜的按个人喜好选择,我们挑了一咸一甜。
在泡茶方面,不熟悉程式化的规矩、任性一回又怎样呢?于是乎,智像模像样地翘着兰花指,拿起茶壶,烫茶杯、冲洗茶叶,开启了正山小种的第一泡。
“正山小种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灰黑色,但茶汤为深琥珀色。”
“闽南水仙,条索肥壮,好似蜻蜓头;叶片色泽青翠黄绿,油润而有光泽;内质香气浓郁清长,岩韵特征明显。冲泡后,汤色橙黄,深而鲜艳,滋味浓厚而醇,具有爽口回甘的特征,叶底肥嫩明净,绿叶红边,十分美观。”
“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一层薄薄的茶油,漂浮在茶杯上,理智手势一伸相让老公,“您得着!正山小种第一泡!尝尝鲜儿”
待热茶一入口,老公笑着问到:“怎么样?这趟泉州寻茶之旅,值不值得呢?”
理智的脸上顿时泛起了粉红色的光芒,“感觉太好了,这趟真值得!路没有白走,茶汤入肚,近几日的旅途疲倦,荡然无存。为表示感谢,我会为了你的用心策划,写一篇饮茶感受的!”
-5-
泡茶期间,忙里偷个闲,举着手机,进出茶馆里里外外了三次,寻觅景物拍照留念。看到二进屋内有仨竹制书架,挑选了两本当地杂志《刺桐》,放在手边,边喝茶边阅读起来。
理智外出旅行,每到一地,除了游览著名景点之外,还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并留心文人墨客笔下是如何描述当地乡土乡情的。
曾经到过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那里是作家徐迟先生的家乡,而他又是著名作家顾随先生的学生,回京后立即网上订了《徐迟文集》十卷,为大脑补充给养,让短暂的旅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还曾经到过潮州、上海、杭州、绍兴、南昌等地,或多或少都有带回个人偏好散文、绘画、饮食气息的作品、信息,如《潮汕的原味时光》、《潮汕老屋》、《上海老味道》等,回来后通过阅读书本,加深理解并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再通过随手练笔写些散文,来巩固新知识并储存进脑海中。
旧时的老上海“茶馆是一个积有习气的小社会,茶客入座时也自有功架,要茶不开口,用手势表示:食指伸直是绿茶,食指弯曲是红茶,五指齐伸略微弯曲是菊花,伸手握拳是玳玳花,伸一小指头,那就是白开水了。”(沈嘉禄《上海老味道续集》)
旧时“茶馆是三教九流聚集的场所,除了茶客和说书先生,还有善于周旋的生意人、目光阴骘的包打听、贩卖古董字画的掮客、卜命星相的‘铁口’或‘半仙’,包括令人垂怜的卖唱姑娘和兜售瓜子香烟的小贩。”(沈嘉禄《上海老味道续集》)
传统意义上的茶楼酒肆,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过去喝茶谈生意,还要听书讲古,茶馆才算上是热闹的好去处。
古厝茶馆将说书、听书老人免费茶饮的文化传承保留至今,也表明了老板做人做事业的一种情怀高度。
这次泉州之行,理智在茶馆里没有找到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书籍。
-6-
“以后等有了闲暇时间,我们约着专门去这里喝喝茶,发发呆。泉州古厝茶馆,也是网红店,文化底蕴丰厚,已开业了二十多年,下午两点店家请专业老伯在里面说书讲古,还免费提供当地老人喝茶,就在文庙附近,周围还有一条类似于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字画街,就在开元寺和西街的后面。”我在微信里跟好友发出了邀约。
好茶必有回味,能够真正谈天说地的朋友,倘若相聚在这里,听见她那悦耳的声音,看见她那举手投足的表情,留下值得长挂心头的谈话内容,相信我们彼此会久久将它珍藏在心里。
就这样,在微信里与情趣相投的朋友相约,一定要再次来到古厝茶馆,品茗论道静心神,谈古论今悟人生。
“古厝茶馆也是泉州当地文化的一个小小集散地,经常会举办诗会、画展、艺术沙龙等交流活动,他家的老板也是当地知名的人物。”微信里继续跟好友聊着天。
门厅的后面,挂着一幅牌匾,“尊老敬贤”。梁实秋先生在《人生本来如寄》一书中提过,“老人们饱经世变,与人无争,只希望平平安安的有碗饭吃,就心满意足了。”“敬老尊贤四个字是常连用的……,唯有老而且贤,贤而且老,才真值得受人尊敬。”
听做过旅游攻略的老公提醒我,这家茶馆在开业的二十多年里,每天下午免费让老人们听书,免费提供茶饮,在泉州几乎人尽皆知。
“我们在这里连泡了三袋岩茶,浑身通泰舒服,斜靠在屋檐下的竹椅上,吹着穿堂而过的微风。看着描写当地乡土风情的杂志,时间过得真慢,而又稍纵即逝,心里些许着紧张,是因为四处寻觅新鲜气息的嗅觉、听力、眼力不够使唤了。谈笑间,吐槽着俩人之间打诨逗趣儿的段子,一会儿笑得前仰后合的,一会儿又望着天井双双静思不语。”
我把当时的心情快速用文字描绘出来,递给好友看。
茶刚过了一巡,有着老派儿茶虫之心却无茶虫之肚的理智,跟老公说:“我准备去娘子那儿转一圈儿,相公那屋子就不去了。”老公上下打量了我一番,来了一句,“你也进去得了啊!那里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出的。待一会儿我替你去转一圈吧!”(人家茶馆的男女厕所牌子标的是娘子、相公,我这小女子,想象力足够丰富!)
“一个好字不足以形容我见到智文字细腻描述的场景,果然是一片好去处。静、景、境与这泉州的风土人情相得益彰,给老人们免费提供茶水,这是深沉之文化底蕴透过平常沁人心脾。虽景胜,人文精神素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每一去处,最重要为踏入此境之智能全部融入吸纳,感受其中!”远在南昌的闺蜜发过来一段文字。
-7-
忙碌着的日子里,当意识到时间分分秒秒在身边悄然流逝,在人生的这场梦中,作为一个旅行者,搭乘永恒时间之河的小船,来到泉州这个地方,真的要感谢老公的强烈推荐,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让思想安静下来的地方。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联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勇乃是了解人生之后的产物,一而二,二而一,一个完全了解人生的人始能有勇。如果智不能生勇,智便无价值。智抑制了我们的野心,使我们从这个世界的骗子——无论是思想上的或人生上的——手中解放出来而生出勇气。”(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此次旅行让我感触良多,用智慧来享受悠闲生活的人,同样拥有着诗人一般的情怀,闲暇时间被利用起来,不但拓展了我们自由空间的视野,也很轻松地把野心、名利的诱惑抛在了脑后。
理智喝着热茶,望见老公脸上露出宽容、温和的表情。
智的每一次出行,完全放空思想而不夹带一丝丝杂念的,出发时背着一副空空的行囊,到达目的地后,按照老公规划好的计划路线,一步步用心体验,用眼遇见,用食物品味,用照片记录,用语言交流,返回之前要将它装满背回,空闲下来再从行囊中一一掏出,细细回味、把玩!
相信大多数人也会跟理智的想法一样,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找到自我平衡的生活状态,应该是那种追求完美中夹带着懒惰,而偷懒过程中又坚持着目标达成的本能反应。
在泉州,收获满满,全因老公的精心策划与引领,理智才会有如此丰盈的感悟。
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啊!理智把这句高水准的评价语,送给亲爱的老公!
-8-
回到京城,满书柜的书籍,涉及诗词赏析、饮食文化、名人传记、心理健康、散文小说等等方面,理智时刻准备着博览群书,与闺蜜交流读书心得,却不会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
理智的闺蜜会弹钢琴,虽然不是专业级别的,但她可以在我们飞机晚点的候机大厅里,弹奏《夜的钢琴曲第五乐章》给我这个知己听,用学到的本领自娱自乐!
人们不免都有一颗喜新厌旧的心,常常被新鲜事物所吸引,那不是也挺好的。回到熟悉的地方,做回熟悉的自己。“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陶渊明《归去来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陶渊明《归去来辞》
我们若不走近老城旧街,就不会跟着当地人排队吃到四元一碗的卤面,不会吃到将要拆迁至其他地方六元一个的肉粽子,不会吃到高中生扎堆儿十元一碗的鱼肉羹。
理智喜欢绘画、摄影、写作、读书、音乐,兴致满满时,随手拽来一片云朵当枕,手捧一汪清溪当茶,旅行中心存感激的遇见新朋,交往老友,感谢所有的遇见!
-9-
当我们迈出古厝茶馆大门时,看见老板隔着厢房玻璃窗,向我们招手送别。
我还惦念着泉州文人的散文作品,就再次推开厢房的门,想问他推荐几个本土作家散文作品集的名字,我好在网上购买。
他手边书架上恰巧没有摆放此类书籍,一边让我加他微信,推送泉州作家的电子文章,一边承诺等找到此书时,给我快递过来。
丰富的阅历,轻视钱财,简朴的生活方式,懂得回馈社会,尊老敬贤,这些都是我在茶馆里喝茶、在微信里、小红书中、网络上阅读古厝茶馆老板——庄剑峰专访之后,留下的印象。
一个人,二十年来不为名利热心公益服务的坚持,值得我们学习!
回京之后,微信里很快传来散文集已找到,准备快递到京城的消息。
这是一本蔡飞跃先生的《心抵万里》散文集,泉州本土作家,现为福建省泉州市作协副主席、泉州市丰泽区作家协会主席,庄先生还发来了蔡先生的亲笔签名照。
寄给我的书已在途中,我的文字没等它的到来,也新鲜出炉了。在古厝茶馆饮茶过程不到两个小时,却留下深刻印象,泉州还有很多想要一探再探的地方,留待以后的以后,某个时刻与闺蜜一起奔赴第三次泉州之旅,去完成这个小小的心愿。
借用理智写下的一首小诗当作本文的结束语:
煮老茶,泛油星,一瓢拉近两人心。
酌浓意,约知己,香茗烹得风儿静。
推心腹,意未尽,各自散去景象深。
2021年05月8日理智写于北京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彩纷呈,对同一事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Gaosh.com)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