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长在哪里?

土地分类2023-03-07  31

菱角一般栽种于温带气候的湿泥地中,如池塘、沼泽地。气候不宜过冷,最佳在25摄氏度到36摄氏度。水深要有60厘米。菱角原生于欧洲和亚洲的温暖地区。但只有中国和印度进行了驯化和栽培利用。

中国南方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湖北洪湖最多。长江中上游陕西南部,平原安徽、江苏、湖南、江西及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工栽培。俄罗斯、日本、越南、老挝等也有栽培。尚志市也有发现野生菱角。

扩展资料

分类

1、馄饨菱,又称南湖菱,为浙江嘉兴名产。晚熟品种,清明播种,秋分到霜降收获。优质丰产,味甜而糯,亩产1000~1200斤。果皮绿白色,每斤40~50个,肩角上翘,腰角下弯,菱腹凹陷,菱肉厚实,皮薄,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

2、小白菱,产江苏吴江、苏州等地。中晚熟品种,清明播种,白露到霜降收获,亩产600~1200斤。肉质硬,含淀粉多,宜熟食,果形较小,每斤60~70个。皮绿白色,,肩角略向上斜伸,腰角细长下弯,腹稍隆起,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4:1。菱盘小,茎蔓坚韧,生长势强,抗风浪力较强,生长适应范围较广,宜湖荡深水栽培。

3、大青菱,产江苏吴江、吴县、宜兴等地。中熟种,播种与成熟期与小白菱同,亩产1000~1200斤。品质中等,果形大,每斤20~25个。皮绿白色,肩部高隆,肩角平伸而粗大,腰角亦粗。略向下弯。果皮厚,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2:1。

4、水红菱,产江苏苏州、浙江杭州以及嘉兴一带。早熟种,清明播种,立秋开始收嫩菱,处暑、霜降收老菱,一 般亩产800~1000斤。菱肉含水量多,含淀粉稍少,味甜,宜生食。叶柄、叶脉及果皮均呈水红色。果形较大,每斤25~35个,肩角细长平伸,腰角中长,略向下斜伸,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不耐深水,不抗风浪。

5、邵伯菱,产江苏里下河地区。早、中熟种,处暑到寒露收获,产量中等,亩产500~1000斤,每斤40~50个,皮绿白色,肩角较大,腰角尖锐,皮较薄,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

6、沙角菱,产江苏吴江、吴县等地。中熟种,清明、谷雨播种,立秋、处暑采收。亩产400~600斤。果形小,肩角细锐平伸,腰角向果侧斜伸,皮绿白而厚。菱肉坚硬,富含淀粉,宜熟食。根茎坚韧,叶小密生,抗风浪,耐深水及瘦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菱角

2生长习性

编辑

生于湖湾、池塘、河湾。[2]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不耐霜冻,从播种至采收约需5个月,结果期长1-2个月,因此要求无霜期在6个月以上地区才能获得丰产。开花结果期要求白天温度20-30℃,夜温15℃。[3]

3地理分布

编辑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水域;全国各地有栽培。日本、朝鲜、印度、巴基斯坦也有分布。[2]

4品种分类

编辑

菱的品种按来源分为野生菱(小菱)和栽培菱(大菱),按菱角的数目可分为无角菱、两角菱、三角菱和四角菱,按色泽分为青菱、红菱和紫菱等。按栽培条件分浅水栽培和深水栽培菱。[3]

菱[1]

⒈适于浅水栽培的品种:以采鲜菱供食的品种应选含水分和糖分较多,淀粉少的,如浙江嘉兴南湖菱、苏州、杭州永红菱、广州五月、七月菱等。

⑴南湖菱(和尚菱或元宝菱) 中熟。四角退化,仅留痕迹,嫩果绿白色,壳甚薄,极易剥,菱肉细糯,品质好,最适生食,每500克40个左右,成熟的果易脱落,要及时采收。当地处暑到霜降采收,亩产500公斤。

⑵五月菱(红菱) 早熟。耐热不耐肥,果皮紫红色,老熟时黑色,两角平伸,果肉含水分较多,淀粉少,脆嫩,可生食或做菜,品质优,在广州6-8月收获,亩产900-1250公斤。

⑶水红菱 早熟。有四角,每500克25-35个,果皮水红色,菱肉含水和糖分较多,淀粉少,味甜,多做蔬菜或生食。亩产400-600公斤。

⑷七月菱(大头菱) 晚熟。果较大,两角稍下弯,果皮青绿色,老熟变黑色,厚而硬,肉白色,含淀粉多,广州8-9月收获,以老菱供熟食或制淀粉。亩产500-750公斤。[3]

⒉适于深水浪大的水域栽培的品种:应选择抗风力强,生长势强,适应性广,根茎坚韧的中晚熟种,此类菱富含淀粉,宜熟食或加工制粉,如江苏吴县大青菱、小白菱、苏州馄饨菱、浙江风菱、小种白亮菱等。

野生四角菱

野生四角菱[1]

⑴馄饨菱 果有四角,皮白绿色,每500克40-50个,肩角上翘,腰角下弯,菱腹凹陷,肉厚实,皮薄质优,出粉率高,晚熟,秋分至霜降采收,亩产500-600公斤。

⑵大青菱 果形大,每500克20-25个,果四角,皮白绿色,肩部高隆,肩角平伸,果皮较厚,品质中等,中晚熟。亩产500-600公斤。

⑶小白菱 果小,每500克约60-70个,果四角,皮白色稍绿,肉质硬、含淀粉多、宜熟食。中晚熟,白露到霜降采收。耐深水,抗风浪力较强,较稳产。亩产400-500公斤。[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036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