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不属于某个省,宝山区属于上海市。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吴淞大桥、江杨路大桥、蕰川路大桥、康宁路大桥、沪太路大桥横跨其上。
全境东西长17.5千米,南北宽约23.08千米,区域总面积365.3平方千米,其中陆域总面积302.3平方千米。
地质
区境内地势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浅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倾斜。南部江湾、五角场一带基岩埋深约280米;大场为一残丘,基岩埋深仅270米;顾村、吴淞、宝山城厢一带约300米;罗店、月浦一带约340~350米;长兴、横沙两岛一般为300~310米,长兴岛凤凰镇以西可深达400米。
基底广布侏罗系上统寿昌组地层,岩性由紫红色、青灰色、灰白色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泥岩、粉砂岩、中粗砂岩与砾岩组成。在广布的侏罗系上统地层中,罗店、大场、江湾一带残存着古生代地层,据地质部门钻探资料表明,为寒武系中下统地层。
宝山区不属于某个省,宝山区属于上海市。
1949年5月26日,本县全境解放,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区。1952年11月,隶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1月,划归上海市管辖,1958年8月,北郊区并入。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宝山县,1988年9月,随着宝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完成撤县任务,原境域成为新建的宝山区的一部分。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分成陆地和岛屿两部分。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宝山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
扩展资料唐代起至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属昆山县,嘉定十年昆山县分出东境建立嘉定县,此后历经南宋、元、明至清雍正初年均属嘉定县。
雍正二年(1724年),嘉定县分出东境依仁、守信、循义、乐智4乡所属的13个都的全部或部分建立新县,定名为宝山县(县定名时间,乾隆、光绪《宝山县志》记载为雍正三年,现据《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二十四记载,雍正二年九月分县时,就定名为宝山县。
与嘉定县同城而治,雍正三年核准分治。隶江苏布政使司直隶太仓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本县直隶江苏省。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基本概况
宝山区不属于某个省,宝山区属于上海市。
1949年5月26日,本县全境解放,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区。1952年11月,隶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1月,划归上海市管辖,1958年8月,北郊区并入。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宝山县,1988年9月,随着宝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完成撤县任务,原境域成为新建的宝山区的一部分。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分成陆地和岛屿两部分。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宝山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
扩展资料唐代起至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属昆山县,嘉定十年昆山县分出东境建立嘉定县,此后历经南宋、元、明至清雍正初年均属嘉定县。
雍正二年(1724年),嘉定县分出东境依仁、守信、循义、乐智4乡所属的13个都的全部或部分建立新县,定名为宝山县(县定名时间,乾隆、光绪《宝山县志》记载为雍正三年,现据《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二十四记载,雍正二年九月分县时,就定名为宝山县。
与嘉定县同城而治,雍正三年核准分治。隶江苏布政使司直隶太仓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本县直隶江苏省。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基本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