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zǐ guī)县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2012年有人口38万人,汉族为主。西汉置秭归县。秭归是三峡库区首县,屈原故里。
秭归县名来源《水经注》“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1]
2011年秭归获得“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秭归是一个县的名称。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42.3万人,汉族为主。西汉置秭归县。北魏改置长宁县。隋复秭归县。唐置归州。后几经变动,1914年复置秭归县。矿藏资源有煤、铁、铜、磷、硅石、重晶石等,尤以煤炭质好。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秭归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四周城墙环绕,形似一个倾斜的葫芦,具有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故有“葫芦城”之称。又因城墙均有由石头叠砌而成,又叫“石头城”。汉代始设县,唐朝时曾设立归州,民国元年改归州县,民国三年改为秭归县,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现在的“秭归”。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