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武昌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
青山区境域居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域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富雨丰,无霜期长。夏冬两季较长,各约4个月;春秋两季较短,各约2个月。冬季多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冷夏热。青山区是新兴的工业城区,境域内废气、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大,在城区上空形成一层薄霾,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青山区位于武汉市城区东北部,东南邻洪山区,西接武昌区,北濒长江,南倚东湖。面积47.93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452664人。 基本概况 青山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全区面积47.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27万,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和钢都花园管理委员会。境内驻有武汉钢铁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武汉石油化工厂、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等10多个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新型工业基地,素有“十里钢城”之美誉。 全区绿化面积为1291公顷,绿地率36.36%,人均公共绿地7.06平方米。全区拥有道路110条,总长137.15公里,人均占有道路6.5平方米,区域内道路网密度为3.0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干道4条,是连接武汉三镇和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区内主次道路全部硬化,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客运路线达到31条,营运客车343辆,客运月流量570余万人次。 近年来,青山区连年被评为武汉市最佳卫生城区,2002年经验收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区。 1995年,青山区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区。 2002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确定青山区为“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 历史沿革 青山自古属江夏。据《江夏县志》记载: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尾亘长湖,首枕大江,山下有矶,曰青山,又有青山矶之称。解放后,青山为武昌县辖。1951年12月,武汉市政府决定,将武昌县第九区改为青山区,隶属武汉市郊区办事处管辖。1952年6月,青山区因故撤销。1955年2月15日,为适应武汉钢铁基地建设的需要,再次成立武汉市青山区,组建中共武汉市青山区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 经济概况 青山辖区内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企业。冶金、能源、军工、化工、机械、船舶、建材等多种门类相配套的中央、省、市属重点骨干企业在这里首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企业群。全市确定的“钢、车、机、新”四大支柱产业,青山就“钢”和“机”两大支柱产业;全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钢、油、烟”,而青山就占有“钢”和“油”两部分。 区委、区政府根据地区环保再生资源丰富、环保机构密集、制造配套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等优势,适时提出工业经济要逐步提升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集约化程度,逐步形成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以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把青山建成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2000年,青山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品牌效应强的外资企业和技术资本优越、管理体制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的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在青山区落户。2001年青山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被湖北省科技厅授予省级环保科技产业化基地。2002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确定青山区为“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 2003年,全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税收突破50亿元。其中,钢铁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244.7亿元,税收26.9亿元;石油化工实现产值84.2亿元,实现税收7.2亿元;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5.8亿元,实现税收1.1亿元;造船业实现产值16.09亿元。 区委、区政府面向企业抓服务,解放思想抓改革,优化环境抓引资,立足区情抓特色,有力地推动了青山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5.37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5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6.87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5.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89.88元,人均消费支出6857.10元,恩格尔系数为40.5%;人均住房面积20.65平方米,城区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05台,电冰箱98台,空调71台,移动电话51部,计算机15台。人民生活正在由小康向富裕过渡。南昌市是江西省,但江西省的青山风景区不在南昌市,而是在瑞昌市中部。故而是瑞昌市青山风景区在江西省。青山风景区地处赣北北部,位于瑞昌市中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5°6.31′~115°43.45′北纬29°23.6′~29°51.11′之间,风景区面积约为123平方公里,境内是幕阜山余脉,最高峰宇峰尖,海拔高程为921.3米,其它地形以低山为主。青山堪称庐山的姊妹山。
青山风景区属亚热带北缘,水平地带植被为中亚热带,绿阔叶林,以樟科,壳斗科为主,山茶科为副。海拔750米以上,为暖湿常缘与阔叶落叶林。加之人工造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环境植被分布主要有十个类型(人工杉木、松类、常绿落叶、阔叶类、毛竹、杂竹、经济林、药用林、源生杉林、浆果类灌丛和薪炭林)原始森林中植被较为丰富茂盛,种类繁多达500种以上,土壤为丘陵红壤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