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是浙江省辖地级市。
越州是绍兴的古称,是浙江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
绍兴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南临台州和金华,西接杭州,北隔钱塘江与嘉兴相望,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越州的地势地貌:
越州市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形成群山环绕、盆地内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地形骨架呈“山”字形。
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而在面积分配上,则表现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而下,最高点为位于诸暨境内海拔1194.6米的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
最低点为海拔仅3.1米的诸暨“湖田”地区,中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北部平原地表地貌比较单调,但地下空间比较复杂,发育了分布较复杂的淤泥层、软土层和硬土层,为地表建筑提供了多样的建设基础。
古越州别名越中、会稽、山阴、绍兴,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
夏称於越,也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立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降越君,称会稽郡。南朝宋永初二年复会稽郡。南宋建炎四年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元绍兴,是绍兴名称由来,并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新石器时代中期,从小黄山文化开始,已有约9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
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绍兴
南宋时期的临安是现今浙江省杭州市,越州是现在浙江省绍兴市、明州约在现在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一、临安
临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原为临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原为五代时期吴越国(907~978年)的西府。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定临安为都,增建礼制坛庙。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二、越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县。
三、明州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将鄮县分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县四个县,设明州以统辖之。州治设在鄮县(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明州升格为庆元府,府治设在鄞县(三江口)。
扩展资料
临安(杭州)、越州(绍兴)、明州(宁波)目前的发展状况
一、临安(杭州)
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32亿元,分别增长1.8%、5.8%和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4.6:62.9调整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018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1184美元)。
二、越州(绍兴)
2017年,绍兴市生产总值(GDP)5108亿元,列全省第四位,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2410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48.8%、47.2%。
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10.2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6.7518折算为1.51万美元),列全省第四位。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06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4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31元。
三、明州(宁波)
2018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10746亿元,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仅用全国0.1%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国1.19%的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6.0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07.5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32.0亿元,增长8.1%。
三次产业之比为2.8∶51.3∶45.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260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003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