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是中国境内连通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之一,关城方形如盘,北、西两面有门,北门外不及百米即到疏勒河,和西南的阳关同为当时通往西域各地的交通门户,出玉门关的北道,出阳关为南道。玉门关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咏叹之地,唐代诗人王之涣就曾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佳句。
二、名字由来
玉门关是汉朝西陲最重要的两关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北路的必经之道,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西汉开国之初,历经多年的战乱,百废待兴,实力不如北边的匈奴,只好采取与匈奴和亲的策略得以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朝开始对匈奴进行反击,派霍去病等将军西征,赶走匈奴势力,打通了河西走廊。为管理这些地区,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河西四郡,并修建汉长城和玉门关、阳关,作为边防设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玉门关的得名,是因为丝绸之路贯通以后,商人往来不绝,西域于阗(今新疆和田)的美玉经此关进入中原,故名玉门关。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西域的和阒玉就是从这里传入中原的,故名“玉门关”。玉门关,是汉朝西陲最重要的两关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北路的必经之道,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西汉开国之初,历经多年在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上。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西域的和阒玉就是从这里传入中原的,故名“玉门关”。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 “两关”,即阳关、玉门关。玉门关成为汉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北路上的关隘。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矗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为633平方米。城垣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西、北墙各开一门。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有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以北是 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在东西长城的南边,还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的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中转及邮驿之路。
扩展资料: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汉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归,上书曰:“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张岱《夜航船》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