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舜帝陵在山西省运城市。
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鸣条岗西端,为中华民族“五帝”之一的舜帝的陵庙。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景区。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陵冢启于禹时,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舜帝陵景区占地1778亩,分为景区和陵区。景区由舜帝广场、神道、百花园、植物园、历山、条谷苍野、雷泽湖、妫汭河以及游乐场、猴山等组成。景区内松柏苍翠、百花争艳、波光潋滟、道路阡陌。景观水系贯穿南北,皋、夔、稷、契四座拱桥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地理环境
运城舜帝陵的地理环境可谓形胜壮美。舜,姓姚,名重华,因其祖先曾封于虞(今永济市虞乡镇),故史称虞舜。舜是传说中我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传说舜年幼丧母,经常受后母虐待和父亲的棒打,但他却以孝悌而闻名天下。
后受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并将其女娥皇、女英婚配与舜。舜举贤任能,举荐“八恺”、“八元”著称的苍舒等十六人辅佐尧帝,除去鲧、共工、颧兜、三苗等恶人,使天下大治。尧死后,舜即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
舜帝陵墓 所知有两处。
位于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嶷山,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舜帝陵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从外入内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干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厢房、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宫墙环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是我国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据《九疑山志》记载,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地点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旧址在玉琯岩旁,2000年该遗址被发现,0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02年经省文物考古所勘探试掘,确定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叠压文化层最深处约3米。遗址南北狭长,五进,九开间,完全符合古代帝陵“九五之尊”的体制,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舜帝庙是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由玉琯岩搬迁而来,位于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鸣条岗西端,为中华民族“五帝”之一的陵庙。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景区。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陵冢启于禹时,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舜帝陵景区占地1778亩,分为景区和陵区。景区由舜帝广场、神道、百花园、植物园、历山、条谷苍野、雷泽湖、妫汭河以及游乐场、猴山等组成。景区内松柏苍翠、百花争艳、波光潋滟、道路阡陌。景观水系贯穿南北,皋、夔、稷、契四座拱桥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舜帝的陵墓历来被认为在宁远县的九嶷山中,因而有诗歌述说这则凄婉动人的 传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然而有人认为舜帝根本不是葬在九嶷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舜的陵墓在哪里,希望你喜欢。舜的陵墓之谜
一般认为,舜陵在九嶷山。舜荐禹为天子,起初是代其摄政,并非正式让位,这时南方三苗叛乱,舜亲自南征,如《淮南子》所说:“舜征三苗,遂死苍梧。”或说是按例来南方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中国历代帝王都认定舜陵在九嶷山并不断遣官祭祀。至于舜在九嶷的其他遗迹和民间传说更多,多少能说明舜与九嶷的关系。《山海经》、《礼记》以及司马迁、刘向、班固、王充等人,都记载了舜帝死后葬于九嶷山或苍梧。尽管这些地方既无封土也没树碑,但上古时代埋尸的确不垒土为坟,也不树碑,垒土作冢是周朝才有的事,而树碑到秦汉才有。
关于舜陵在九嶷的说法,应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所载较为准确。司马迁对舜葬九嶷既没有惟书定论,也没有唯传说是听,而是在读了有关的书,听了有关的传说后,亲自到九嶷进行考察。他在《史记》自序中说:“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这就是说,司马迁把他 收集 的有关舜的资料和在九嶷山考察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写成史书,因而是比较可信的。其次,司马迁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出任太史令,使他得以阅读史馆所藏的众多图书。这些图书一般人或其他官员都很难看到,而他可以博览无余。各种书简中有关舜的记载他都看过,对舜葬九嶷的各种不同说法也分析比较过。因此,他的写史结论绝不是据其一端而生发出来的,作为史官的司马迁秉笔直书舜葬九嶷,当然是比较可信的。
实际上在司马迁来九嶷以前,已经有另外两位名家在其诗文中阐述了舜葬九嶷的史实。屈原在《湘夫人》、《离骚》等诗篇中说:“济沅湘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明确指出舜帝南征到达沅湘以南,沅湘以南只有古圣舜帝的葬地,故只能“就重华而陈词了”。而“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则肯定了二妃对舜葬九嶷的怀念之情。西汉有位王室的后代叫刘熊渠,在九嶷山游览后谒拜了舜陵,写下《舜庙怀古》一诗:“游湘有余怨,岂是圣人心。竹路猿啼苦,祠宫蔓草深。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巡狩去不返,烟云愁至今,九嶷天一半,山尽海沉沉。”这座陵庙应该就是晚几年来的司马迁考察时所目睹的舜帝陵庙。
从考古发掘来看,舜葬在九嶷山也是有可能的。1954年,在永州市西30里余黄田铺的山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宗教纪念物石棚,由三块石头顶起万斤大顶石,棚内空高1.1米,坐东北朝西南,象征着石棚主人是由东北向西南迁来的。我国只有山东、辽宁发现有三处石棚,朝鲜、曰本、西伯利亚都有石棚发现,这种石棚与东夷族的宗教祭祀有关,或系舜帝南巡时传播来的东夷 文化 。而玉琯岩出土的玉箫,有些人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是我国最古老的玉箫,可能为舜的遗物。因此舜南巡于九嶷山是有可能的事,至少也是舜的子孙所迁,也是奉舜为部落之名。随同舜南迁的还有东夷之同族,都居于周围地区。此外,古代中原部落大量南迁者,如黄帝的后裔资氏部族迁居于资水,扶夷居于扶夷水,云阳氏裔族迁居茶陵云阳山等。这些都说明了湘东、湘南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大批中原先进的炎黄族、东夷族不断南迁而来。舜、商均南迁,有可能是被夏禹所驱逐,想报舜杀其父鲧之仇,且又恢复了炎黄族重新主宰中原部落大联盟的统治权。因此,无论从民族迁徙、地域、南北文化交流、考古文化等方面看,舜帝南迁或南巡是可能的,崩葬于九嶷山是可信的。
《尚书》说:“(舜)岁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有一些人认为,南岳即今之衡山,去九嶷五百余里,舜南巡既止于南岳,又怎么去了九嶷呢?上古时既没有出现国家,当然也没有州县一类的行政区域,只是将当时的“ 天下 ”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各区域以最高山峰命名,谓之“五岳”,便于王者轮回巡狩。因此,南岳绝不是专指衡山而言,而是包括九嶷山在内的湘南地域。虞舜南巡到九嶷的说法,与舜南巡至于南岳的说法并无矛盾。
那么舜陵在九嶷山的什么地方?唐代元结说:“谨按地图,舜陵在九嶷之中,舜庙在大阳之溪。舜陵古老已失,大阳溪今不知其处。秦汉以来,置庙山中,年代浸远,祠宇不存。”按元结的话,陵与庙当时是分开的。由于年代久远,多次迁移,舜帝陵庙逐渐由山里向山外发展。清代有人认为,元结所说的舜陵其实是舜庙,地点在大阳溪的白鹤观前。上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一张《地形图》,画有长沙国南部的山川、县治及居民点等内容,图的右面九个柱状物其实就是指九嶷山,旁注“舜帝”二字,所标处当是舜庙所在地。可以推测,玉琯岩前的遗址就是秦汉舜庙遗址。这幅地图的主人据史料记载葬于公元前168年,学者们经考证认为,这幅地图绘制时间约在事后二年,它比司马迁“窥九嶷”还早近一个世纪。
2001年,在九嶷山玉琯岩前的一片田里,发现了汉代的青灰色绳纹板瓦片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灰黄色瓦片,器形厚重。经有关专家的研究,认为这里是秦汉至宋元时期的特大型古舜帝陵庙遗址,是历代帝王为朝祭舜帝而建的庙宇。一些柱洞和用来祭祀的灰坑状遗址,可能比秦汉更早。专家们推断,舜帝陵庙遗址正殿在不同时代总在同一个地方,呈南北向、东西向叠压,不同时代的面积和方位都不太一样。 三国 到两晋时期,正殿坐南朝北,唐宋时期正殿面积最广。所有的舜帝陵庙遗址原建筑都是梁柱式,采用宫殿建筑的最高等级形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对舜陵在九嶷的说法,唐宋以来就有人怀疑。元结、欧阳修都认为有问题,说“虞舜老倦勤,荐禹为天子。岂复有南巡,迢迢渡江水”?认为舜年岁太大,不可能南巡。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舜葬九嶷,为何没有封土和墓碑?哪个位置?《郡国志》注:“舜冢在女英峰下。”《九嶷山志》载:“三峰石上,以铜为碑,字不可识,疑为舜冢。”也有说舜葬于舜源峰下的。
舜帝血染杜鹃的 故事
传说一次舜帝南巡,来到了九嶷山一带视察听闻这里的姑娘都长得十分秀丽,就像红杜鹃花那般叫人喜欢,可是她们的命运却灾难重重,於是爱人民如子的舜帝便 决定 查个明白。
这天,风和日丽,舜帝沿著母河左岸走上九嶷山,只见桃红李白,柳翠竹绿,鸟雀呼晴,红色的杜鹃花遍野开放,舜帝看到如此景象,心里十分高兴。
可是,当舜帝过了凉伞坳,来到一个叫小桑塘村子里,到了百姓家里访问,却只见百姓们吃的是麦糠饼,喝的是苦菜渴,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破衣裳,而沿途村落的情况亦是一样,他心里便十分难过。
舜帝又走到小桑塘村隔壁的大桑塘村,来到一位老爹家,只见老爹沉默寡言,老婆婆双眼盲瞎,舜帝更又难过的问老爹:「怎麼没有人照顾你们呢?你们的儿女呢?」两老一听,随即老泪纵横。
舜帝一看,更加不解,於是追问原因,老爹只好呜咽的说出了始末。
原来,他们原本有六个秀丽聪明的女儿,女儿们都会织布绣花,养猪餵羊。但三年前,部落里的酋长来到乡间视察,见到了他们的女儿个个长得美丽,便强行逼婚,但她们宁死不屈,被凶残的酋长送到六个山头去餵了老虎。老婆婆伤心的足足哭了七天七夜,泪流成河山神深受感动,便将那六座山峰变得高大奇秀,十足六位姑娘生前的风姿。老婆婆见到那些山峰,便大声哭唤著自己的女儿:「你是朱明峰,你是石城峰,你是石楼峰,你是箫韶峰,你是杞林峰,你是桂林峰。」叫唤完了,她的双目亦因流泪过度而失明。后来,这六座山峰老是云遮雾蔽,只因六个姐妹不想看见母亲悲呼的惨象这六座山峰又时常风声呼呼,正是六姐妹在控诉酋长的凶残。
舜帝十分难过,他一向爱民如子,知道酋长这样凶残,百姓的日子这样艰辛,实在心如刀割。於是他沿著母河右岸下山时,不禁放声痛哭,他的泪水洒落在杜鹃花上,花就变成白色了。从此,杜鹃花红白对开,人们便称这些杜鹃花为哭笑花。
大舜耕田的故事
从前山里住着一户人家。母亲为人糯弱,儿子大舜,脾性暴躁,年近四十,还未婚配。母子相依度日。
大舜耕田,母亲送饭,都要遭到儿子的打骂,不是怪她送早了,就是怪她送迟了。每次送饭,他的母亲都提心吊胆。一天,大舜在一块大田里犁田,突然犁犁出了一个耗子窝,窝里有八九个娇嫩的小耗子,闭着眼睛,在犁乱了的大草窝里滚来滚去。大舜看着这群嫩耗子,不但不伤害它们,反而起了怜惜之心,于是停着牛,搁住犁,坐在田坎上吸起烟来,看着那群耗子。一会儿来了两个大耗子,一只把嫩耗子卷成一砣,另一只咬住这只大耗子的尾巴,艰难地把一砣耗子拖走了。大舜看得呆了,心想,耗子这样渺小的 动物 ,是这样有感情,这样心疼自己的儿女,母亲把我拉扯大,花了多少心血啊!母亲送饭或早或迟,都要遭到我打骂,我连耗子都不如啊!他越想越伤心,竟流出泪水来。他想,我现在知错就改,也不枉披了张人皮。
不多时,母亲送饭来了,他忙停住牛,面带笑容老远地去接,他仓促中,没有放下打牛的条子:哪知母亲被儿子打怕了,看见儿子拿着条子老远向自己走来,吓得回头就跑,大舜怕母亲跌倒,就大声喊着,快步追去要扶住母亲。母亲看见儿子吼着追来,更是慌张,一失脚滚在岩下丧了命。大舜见慈母已死,悲痛已极,扑在母亲身上,放声大哭。
他安埋了母亲,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追悔,他请了个技艺精湛的雕匠,雕了母亲的像。每天出工收工,都背着“母亲”吃饭时,先舀一碗献给“母亲”,以示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