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回去兴宁,人家做的艾糍里面是不放陷的,原汁原味,广州做的很多往里面加陷,我也吃不出艾的味道
暂没有!贵屿和记隆
Kwai Yue Woo Kee Loong
地址:九龙城城南道59号地下
G/F, 59 South Wall Road, Kowloon City, Kowloon, Hong Kong
电话:23821673
网站:http://www.kywkl.com/CHI/chi-about.htm
听说,和记隆的香蕉糕、绿豆饼很好吃,连周润发、钟楚红、蔡澜都慕名而来。
听说,和记隆是潮州饼界著名的老字号,四十年代在尖沙咀开业,后来搬了去九龙城,屹立香港超过半世纪,每年中秋,买潮州月饼的人把店挤得水泄不通。它彷佛是潮州饼的代名词。但是,这条成名路却一点也不易走,就像在九龙城寻找和记隆,短短数分数路程,却有三间名字不一的「和记隆」,教人有点迷乱,教人摸不头脑。到底怎麼回事?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带疑惑,放是走进了一条寻找真正和记隆的路……
第一篇:不忿碰壁
一个下午,独个儿坐巴士到九龙城,在打鼓岭道下车,碰上第一间和记隆——「和记隆」,门口泊了货车,车上印了「半世纪老字号和记隆」九个大字。店内,坐一个穿红背心的妇人,向她递上名片:「我是记者,想问一些和记隆的历史……」,话未完,妇人止住了:「得啦!放低卡片啦!有人搵你就有,冇人搵就冇。」说罢,妇人没理我,继续坐。
离开后,过一条马路,在城南道碰上第二间和记隆——「和记隆饼家」,店内,一个男人正与一个女人聊天,向他递上名片表明来意,男人拿了名片:「我会搵你,你返去等电话啦!」说罢,男人走进了饼房。
正想离开九龙城,却在「和记隆饼家」旁边发现了第三间和记隆——「贵屿和记隆」,向坐在收银机旁的女人表明来意,她打了个电话,不久,一个穿西装戴眼镜的男人从店旁的楼梯走下来,大家交换了名片,他叫杨子仪,是董事总经理,「今日我唔得闲,不如你返去等我电话。」说罢,返回楼上。再次碰壁,心中有点不快,走时买了一盒香蕉糕,又香又软,新鲜得很,吃后齿颊留香,这个下午总算没白走一趟!
两天后,仍没接到任何一间的来电,心中焦急——「佢系唔系耍我?使唔使再去一次?」,正在犹豫,电话就响起,打来的是杨子仪,约我明天在「贵屿和记隆」见面。另外两间,此后音讯全无。
第二天去九龙城找杨,穿西装的他官仔骨骨,站在店内,见我到,立即来迎接。突然,一个手拿「和记隆饼家」饼盒的老伯走进来:「做乜又有一间,系唔系一样?」店员立即上前:「唔同!唔信买包饼试。」「我都买啦,都唔知边间系真……」,老伯没买甚麼就走了。杨对这情况已见怪不怪,没说一句,笑带我进了饼房。正值下午时分,工人休息,只余下阵阵花生及芝麻香味,我们就在两种味道中谈起来。
说了几句,正当我想问几家和记隆的关系,他已急不及待说:「我冇分店,我同佢冇关系,咁多年,仲系有人搞错,解释都解释到厌,如果阿爸一早听我讲,一早注册,就唔使搞成今日咁!」说罢,杨拿出一本《市影匠心》,那是由「香港历史博物馆」所编、介绍传统行业的书,「本书由政府出版,佢寄晒俾全世界博物馆,用来介绍香港文化,佢都话和记隆系我创立,你话会唔会写错?」杨子仪耐心地翻开书给我看,书中有他和父亲的照片,照片中,他安静地做饼,跟眼前的滔滔不绝有点不同。
杨子仪的父亲杨波,潮州贵屿人,靠卖糕饼维生。一九四八年来港,与朋友在尖沙咀合夥开了「和记隆」,卖粮油杂货,杨父负责做潮州糕饼,因为味道好,慢慢打响名堂,当时很多潮州酒楼都向他们买饼。一九六九年,尖沙咀重建搬到九龙城,杨父本想集资买下铺位,但其他股东不同意,决定以暗价方式投标,杨父以最高价投得「和记隆」。但不足一年,其中一位股东就问杨父借名在慈云山开店,一年后,搬到九龙城他们的店附近,杨父没追究。一九七五年,另一股东见状,又开了一间,与他们只隔几个铺位,杨父同样没追究。那年,杨子仪十六岁,刚加入饼店帮父亲忙。
「哇!就算我借个名俾你,都唔使样样抄到一模一样呀!我个招牌搵书法家张超写,佢又搵张超,装修一样不特止,连饼盒都一样,好难怪人搞错。连我同学都以为我屋企好有钱,三间铺喎,仲唔系太子爷!我将详情讲出来,连潮州街坊都唔信。」说起这事,他就变得激动,坐在他旁,像有一股气。
上一代的价值观与我们不同,杨子仪体会特别深,「我一加入已经同佢讲,不如先将个名注册,但佢话人都系借个名搵餐食,无谓咁计较!又话生意仔,唔使搞咁多。我话只系注册,一样可以俾个名人用,佢就话生意系佢,叫我唔使理咁多,你话我可以点!既然系咁,当初使鬼出钱投标,投标究竟为乜?我都明乜系乡里之情,曾经听佢讲,当无事发生过,仲走去同其中一间打招呼,点知对方居然唔睬我。我返去同佢讲,佢就叫我算数。同行如敌国,点会冇竞争?但佢好似唔明!」
「记得有一次,有人搵其中一间做潮州祭品,人唔识做,走来叫佢帮手,佢又帮喎,仲叫我做。我同佢讲,冇人咁样做生意,结果又系句——生意系我,你唔好理我咁多。晚我一路做祭品,真系想整烂晒佢!你唔好以为佢咁好人,人会好感激,到头来趁你唔紧张,静静鸡将个名注册。」说时他激动得手也摆动起来。
杨子仪跟我说,一九九九年,其中一间店的亲戚在外面开了间「和记隆」,双方反目成仇,为怕吃亏,那店的第二代传人就抢先将名字注册。
「跟住佢仲周围宣传话自己系正宗和记隆,又开几间分店,听讲要搞上市。你话有冇搞错!点可以咁样讲!明明鳄鱼系恐龙进化而来,而家居然话自己系始祖,佢都知个名系问我借,居然可以咁样讲大话!」
杨父知道以后可能不能再用此名后,终於紧张起来。「佢同我讲——都只怪自己多情多累!跟住重叫我搵律师,睇可唔可以番个名,听佢咁讲,我当然举脚赞成。不过刻唔知点解我笑唔出,冇乜感觉,唔识反应。以前为注册呢样,成日嗌交,『生意系我,你唔好理我咁多!』——我永远都记得,但佢始终系我老豆,我唔敢嬲佢,只系咁多年,我觉得条路行得好冤枉。」这时,他悄悄沉默了一会。
杨子仪找了律师,找了当年投标证明书,说到官司,他又激动起来,「白纸黑字写到明,好想知道佢点解释。点知佢不断换律师,新律师出现,就要重新交涉一次,爸爸知道后,亲自去搵最初借名的第一代讲,但对方话——呢系下一代搞事,佢唔知咁多喎!究竟佢知唔知?我都好想知!可以怪边个?要怪只怪我有位俾人入,有乜好讲!」
官司九九年中展开,还未有结果,杨父却在二千年中了风,行动不便,需长时间留在家中,杨子仪背负纠缠不清的名号,接管了父亲的潮州饼店。后来怎样?当我正想追问时,突然听到机器开动的声音,有点吵耳,原来几个工人已回来工作。杨子仪不好意思地地约我明天再谈,走时送了一盒香蕉糕给我。
第二天下午,再访杨子仪,到达时,他正在饼房教员工做潮州糖,「太大力喇!拉糖唔使咁大力!你做多次俾我睇。」杨紧张地说。见我来,便立即来迎接:「今日做鸭颈糖,要唔要参观?」
穿上制服的他少了昨天的怒气,心平气和,面带笑容,带我四处参观:「呢度用来煮糖浆,呢度焗花生.......要咁做,鸭颈糖先至好味......」杨很热心讲解,只是我的心已飞了去那场未知结果的官司上。
当我提及那场官司时,他的面容立刻沉了下来,先是沉默,再说了一堆注册的法律名词,见我兴趣不大,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法律上我输!」
对结果,他说时嘴角有点颤抖,「官司拖了两年几,系律师叫我放弃,佢话冇得打——点解廿几年前唔追究?点解当初投完标,又口头应承借名俾人用?有冇话借几耐?人有冇应承你唔注册?有冇签约?有冇证人?我俾佢问到口哑哑!我都好想知点解!但阵阿爸已经中风,唔想骚扰佢,到而家我都无同佢讲输定赢,净系同佢讲要改名,佢听后细细声讲——你决定得啦!我知佢都唔好过。冇办法!人地有法律文件,我得张旧标书,法律上注定要输。」
现在饼店的商业登记是「贵屿仔」,「和记隆」只是杨子仪开的出版社,他不想人家搞错,加了「贵屿」两个字。出版社就在楼上,饼盒、饼卡都由他自己设计。
由一个大陆工艺师帮杨子仪做的「贵屿仔」公仔,概念源自杨父年青时的卖饼形象。
「怎麼会搞出版?」我还未问完,他已兴奋地走上楼上,拿了大堆东西下来,有宣传单张、有重新设计的饼盒、卡片,上面印了他找专人设计的公仔,笑容又回了来:「呢系我四年前设计,个公仔叫贵屿仔,单张每年转一次,饼盒有专利,卡片都系我设计,可以当摺纸玩,一样有专利。」
他今年四十七岁,家中有八兄弟姊妹,却只有他一人对做饼有兴趣,九岁就入饼房帮手,中二辍学,之后加入「和记隆」。杨对当切的决定从未后悔,「我真系钟意做饼,细个读书冇样叻,最叻系美劳,呢度俾到我好多发挥机会。」
杨子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五岁,曾说过要帮他手,我想访问他,他怕同学笑,不愿上镜。对他有兴趣子承父亲,杨并不反对,「一条街三间铺,梗系有得做至有人争,潮洲人迷信又要面,办盂兰胜会,祭品一次买四五万蚊,我相信呢行仲有得做。」
因此,他总是孜孜不倦去搞好饼店。虽然设计、印刷这方面,是他这几年才学会,但已凭饼盒及卡片专利设计,成了香港发明家协会会员,会展的「创新科技展」、「工展会」都有他份。
「要学冇话唔识,唔学我又点会有属於自己,饼盒、公仔,连卡片我都都注晒册,咁就唔会俾人抄啦!几年前装修,原本想连招牌都换,明明系三间唔同铺头,点解会一模一样?不过历史博物馆话块招牌好有价值,咁咪保留住先,不过我都加块细新招牌上去,核突......但总好过一模一样!」
官司之后,杨父已全身引退,店子落到他手,悄悄起了变化,食物款式增加一倍有多,除了传统的老妈糕、金钱糕、鸭颈糖等之外,还有他亲自创作的黑芝麻软糕、牛油老婆饼。又从外国引进新机器——德国蒸炉、美国炸炉、日本压饼机、台湾炒芝麻机……,投资了多少钱,连他自已也记不清。
「多多钱我都俾,净系睇机器都去日本三次,冇机器帮手,点做咁多种类,你可以去其他铺,睇有冇我咁多。」潮州饼有数百种,通常一个师傅只识数种,他九岁就开始入饼房!跟过廿六个师傅,学了甚麼就写入日记,「而家佢退晒休,得我识做,连我爸爸都冇我识咁多,其他人更加唔使讲!配方我负责,跟住叫工人用机器做,好似可口可乐公司咁。睇其他人又抄唔抄到?」现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品——八福桃,就是他手笔。「好多年前,另一间店有个新师傅都走来问我,你估我傻?佢梗系想睇我会唔会傻到教佢做。」杨子仪自豪地说。
随后他带我去看最贵的一部机器,那是一部几百万的冷冻机,冷度强,钢有六吋厚。潮州糕饼水分多,很易变坏,以前没冷冻设备,店内最多可做几十款糕饼,现在可以先搓好粉团放入冷冻机,每朝叫工人拿少少出来烹熟,款式自然可以更多。
「以前潮州饼铺边敢做咁多款?肯定蚀大本。而家可以分几日做,好似酒粿,早一日做好,第二朝蒸,客人就可以食到最新鲜,换转以前,朝早开始做,黄昏都未做好,隔一晚卖,你话好唔好食?以前要请好多师傅,而家就要不断买机换机,所以你唔好以为好好搵,其实都系辛苦钱,我都唔知点解咁多人争。」
看完机器,我们一同回到店面,四周都看到他贴的「贵屿仔」海报,玻璃柜内都是他设计的新饼盒。跟坊间一些年轻人改革祖业不同,从他的言语他的行动,我感觉到另一种意义,是意气?还是不服气?说不清,眼前只看到店出出入客人,生意很好,有的更远至从柴湾来。「那是否要多谢那场官司?」我问,「或者啦!我冇嬲!潮州商会酒会,我专登叫埋佢,不过佢唔来咋!」
看来,打了的结不是朝夕可解得开。
潮州糕饼,像一门艺术。它用料简单,离不开糯米粉、花生、芝麻、麦芽糖或豆类这些便宜食材。但以不同的做法,却可做出颜色、造型、味道和口感都各有不同的糕点。
传统潮州糕饼一般分「饼糖糕包」四类。无论哪一种,都以新鲜为大前提,而「贵屿和记隆」就做到这点。
a.金钱糕$10/12件
口感乾而实,有糯米及芝麻味,因为是糯米粉及白芝麻同炒再制成。
b.金菠萝$12/4个
外层满布杏仁碎,有少许焦香味,咬下松化,内包了五仁。
c.鸭颈糖$15/4件
咬下有很重芝麻味,口感硬而韧,最外层是炒过的白芝麻,中间是加了的糖浆,最内是香脆的花生酥,是制造难度最高的一种潮州糖。
d.白皮绿豆饼$15/4件
外层香脆,原来是用了潮州水炸技术——油炸时加水,令皮炸得更松散,馅料只有绿豆、香料及糖,味道清新。
e.香蕉糕$15/5件
煮糯米浆的时间比一般短,水份多,口感比一般的要软腍,软中又带少许黏,但就不令储存太久,买后一天内食最好味。
f.酒粿$3.5/件
选择有三种,芋蓉,豆沙、豆仁,个人最喜欢芋蓉,甜而不漏,入口有些许香草味,口感潮湿软滑。原名鼠麴粿,因当中加了一种鼠麴草,为美化名称而叫「酒粿」。
g.淋糖$15/4件
花生香味极浓,咬下硬而脆,杨子仪最喜欢的潮州糖——「我就是喜欢吃这种糖才入行!」,用的是珠生,连衣炒香,再混合麦芽糖浆、花制成。
h.黑芝麻软糕$4/件
咬下滑溜油润,有很重黑芝麻味,原来是用新鲜黑芝麻制成,是杨子仪新创作。
i.桃粿$3/件
口感较湿,咬下带有咸味,共有三种不同口味选择,炒糯米饭、绿豆、白豆。外层是加了天然食用色素糯的糯米皮,烟韧而黏,潮州人习惯配茶同吃。
j.老妈糕$4/件
外层是糯米粉,馅是绿豆蓉,因为是蒸的,质地软腍,据说,以前是专为长者而设的零食,故又名老妈糕。
客人话……
陈小姐:「我好钟意食呢度绿豆饼,今日专登来帮佢买。我自己都几钟意食。」
柳先生及太太:「我系潮州人,今日过来订嫁女饼,我三个女嫁都来帮衬,最钟意食淋糖,花生好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