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恩图报,事必躬亲
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更是事必躬亲,大到对外军事指挥,中到蜀汉政权巩固,小到屯粮养兵,基本上都是一手抓,时刻不忘先帝托孤重任,直到秋风五丈原,一段人人掉泪的历史画面,说诸葛亮是累死的一点都不为过!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穷极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赏罚分明!
在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抓的方面很多,从农业生产到六出祁山,著名的“挥泪斩马谡”,要知道马谡是诸葛亮亦师亦友的得意门生,有过必罚,含泪斩了马谡!在蜀汉末期,人才匮乏,马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诸葛亮一手培养的接班人,如同自己孩子一般,但是军令如山,无规矩成方圆,不正法不足以得人心。
军事才能:
作为一个军事家,除却良好的战略战术之外,还要有深远的战略目标。诸葛亮就是这样,首先,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能拿出《隆中对》来向他分析利弊,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当时就对天下的局势分析的很透彻,这样,才能精辟的解释当时的局势,选择合适的道路。
诸葛亮还是具备军事家的战略战术的,它能够从孙权的对话中,分析当时的敌我态势,并根据这些,来配合自己的战略,可谓是完美之至。
1、诸葛亮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才智过人,天文地理样样精通。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曾经做过错事。但他的功劳远远的超过了他的过错,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诸葛亮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就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备及后主刘禅,他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是施巧计实现了孙刘抗曹,巧借东风,使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取得胜利。
他七擒孟获,表现出大将风度。他用空城计退敌。在年老体弱的时候还领兵伐魏。由于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最后与世长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2、自从我读过《三国演义》以后,我对蜀国丞相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总是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的的确确,诸葛亮的智慧并非常人所比得上的。诸葛亮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很好学。他定居隆中后,边耕种,边求学,学问有了很大的进步。诸葛亮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并不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他在政治上很有一番抱负。
诸葛亮长大以后出茅庐辅佐刘备,火烧新野,鏖战赤壁,三气周瑜,智取西川,后又辅佐刘禅,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真是居功至伟!特别是刘备死后,刘禅昏庸暗弱,蜀国的一切重担几乎都落到诸葛亮一人肩上。
为报先帝恩德,诸葛亮更是起早睡晚,是无巨细都要一一问过。这更能体现出诸葛亮的忠诚。诸葛亮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以致累坏了自己,积劳成疾,过早逝去。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我要在生活上做一个诸葛亮,更要在学习上做一个诸葛亮!
3、我眼中的诸葛亮不仅善良聪明,也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重情重义的人。
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于南阳,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梦想处处为刘禅着想,帮助刘禅完成先帝的大业。
萌葭关下,为了刘备的大业,他决定前去说服马超投降,虽然最后他没去成,但我还是被他的勇气感动到了。
草船借箭时,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到了箭。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也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英雄,有勇有谋,聪明,善良,勇敢,忠贞不二,淡泊明志……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
品质:冷静沉着、军纪严明、忠心耿耿、博览群书。
在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出师表》,多数篇幅都是教刘禅如何用人,哪些人怎么用,教导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对后汉之所以倾颓的原因分析得一针见血,表现出:
1,诸葛亮对蜀汉大业的重视与他卓越的政治思想。
2,诸葛亮十分重义气,知恩图报。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使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临危受命,到死都身系蜀汉大业。(刘备临崩前,对刘备说,如果刘禅治国不力,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夺权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称霸蜀汉。但诸葛亮并没那样做,他一直辅佐着扶不上墙的刘禅,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蜀汉大旗,直至病逝于五丈原)。
3,他对任用人材的问题一直是相当重视与谨慎的。
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