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方升的原型升允,升允(1858年-1931年7月23日),姓多罗特氏,字吉甫,号素庵,八旗蒙古镶黄旗人。清廷授多罗特公,主要担任过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要职。宣统元年,升允曾因上疏反对立宪,以妨碍新政之过失被革职,之后寓居西安满城。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又重新被启用,任陕西巡抚,总理陕西军事。升允率甘军东进,连下十余城,逼近西安。1912年2月,清帝溥仪退位,甘军得知消息,拒不与革命军作战,升允西退。此后往来于天津、大连、青岛之间,结纳宗社党人,图谋复辟。1931年7月23日病逝于天津租界,逊帝溥仪赠谥曰文忠。
《白鹿原》中的方升其实就是历史上的升允。升允(1858年-1931年7月23日),姓多罗特氏,字吉甫,旗蒙古镶黄旗人,清廷授多罗特公,历史上的升允很有才干,曾在武昌起义爆发后,被任陕西巡抚,总理陕西军事。《白鹿原》是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为背景,主要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恩怨纷争。剧中还涉及清朝复辟的一些大事件,里面不乏一些历史人物出现,而方升就是为了大清朝的复辟的重要人物。
段方升是根据段海洲事迹改编的影视人物。
段海洲出生于1909年,河北省安平县人。段海洲是一位非军校出身、依靠六个人起家,并且一度当过八路军旅级干部的文化人,依靠自己的奋斗成为了国民政府正规军的高级将领,最后还以起义将领的身份得以安享天年。
段海洲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在北平的民国大学毕业之后,考入了十三路军干部学校,段海洲在干部学校学习了没到一年,他的总指挥石友三叛变了,校长被迫解散学校。
1937年抗战的全面爆发,他与同乡的5位好友经过商议,决定自行组织义勇军参加抗战。
1938年初,段海州的部队拥兵3400余人。同年5月,段海洲的“抗日义勇团”在南宫县正式改编为第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由段海洲当司令员,八路军派遣的李聚奎当政委。段海洲将部队分编为3个团,另编1个教导大队、1个警卫营和1个迫击炮连。
1939年,被石友三利拉拢,随后他写了一封“请假信”派人送到129师师部,正式脱离了八路军。在和老同学王文瀚重新拉起部队后,被改编为第69军教导师第2团,段海州任团长。就这样,段海洲从一名八路军的旅级干部变为一名国军正规军的团级干部了。
1940年段海洲带着自己人马投靠了孙良诚的部属王清翰,所部被改编为独立第4旅第2团,仍旧任团长之职。
1942年段海洲的上级王清翰跟着孙良诚投靠日本人,段海洲和第3团团长孙兴斋一合计,决定脱离王清翰,重回国统区。两人的部队被改编为冀察战区第1游击纵队。
1943年,段海洲带着部队投靠了泛东挺进军司令王毓文。
1944年2月,段的游击纵队又被改编为第33师,名正言顺的当上国军的少将师长。
1945年9月,段海洲的33师奉命挺进山东。由于当时段海洲所在的97军势单力孤,被迫退入临城坚守待援。
1946年1月,段海洲又被新四军给包围在临城之内。到了11月新四军撤围的那一天,段海洲则以防守临城有功,被国民政府授予四等云麾勋章。
1948年12月,段海洲被军长蒋当翊保升为副军长。
1949年,受中共地下党的联系,接受了江南地下军第7师师长的职务。由于党建国没能拉起33师,自己也无脸拿着地下军师长的职务去解放军那边。于是带着妻儿辗转跑到重庆,最后在那里参加了起义。
1950年,转业到万县,先后当过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和县民革副主任。
1990年,走完了他的一生。
扩展资料:
段海洲在当了国军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身为39集团军总司令的石友三虽然趾高气扬的和八路军翻了脸,可他的部队实在不经打,几番交手,死的死,伤的伤,段的教导第3团也从一开始的1000人被打到500来人。段海洲很失望,他后悔当初离开八路军的冲动之举,但木已成舟,也只能跟着石校长走一步看一步了。
段海洲消极,可他的总司令石友三还是很积极的,甚至积极到联合日军一起打八路的份上。结果被部属高树勋逮捕活埋,而段的老校长石友信也因奉兄命与日军联系的罪名被逮捕枪决了。
事情发生后,曾经在干部学校当过石友信副手、现为集团军独立旅旅长的孟昭进首先高喊“为石校长报仇”!口号一出,曾在干校当过学生的干部们纷纷响应,而其中带有一团人马的段海洲自然成了干校学生的“杰出代表”。就这样,“复仇者”们以孟昭进为主,段海洲为辅,和“凶手高树勋”打了起来。
孟、段联军和高树勋部的混战已经使整个39集团军内部陷入极度混乱,这个时候做为69军继任军长的毕泽宇又插上一脚。原来这位新上任的军长急于坐大自己的势力,企图以报仇为名,帮孟、段联军将高树勋打跨,乘机收编高部。
可算盘也有打错的时候,181师师长米文和不买他的帐,仗打起来后不出一兵一卒,“复仇部队”最终被高树勋打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段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