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复和夺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意思不同。
起复的意思是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明清后又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新出来做官;泛指一般开缺(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起伏的含义是指恢复,康复犹参差犹起伏。
夺情的意思是剥夺人之常情,即在守丧期未满的情况下应国家请求重新任职,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时代问题:
起复原本和夺情有相似之处,但知道了明清时期,起复这个词就变了意思。
官员是否官复原职不一定,但是大多数情况都是官复原职,偶尔可能有升降,但是波动幅度一般不会很大,像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的那些官员,基本上守丧期满了都是官复原职,但是也有很多人是升官的。
起复和夺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意思不同,起复的意思是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明清后又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新出来做官;泛指一般开缺(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起伏的含义是指恢复,康复;犹参差;犹起伏。夺情的意思是剥夺人之常情,即在守丧期未满的情况下应国家请求重新任职,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在《礼记》中有关于夺情和起复制度的记载,主要说的是如果在父母去世服丧期间,正遇上国家有大事发生,那么就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放弃悼哀父母,回朝报效国家。其实夺情起复制度,早在明朝以前就存在了。但是明朝将这一制度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灵活变通的一面。起复制度和夺情制度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夺情也叫夺情起复,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夺情很少见,但时常发生在战场的将士身上,丁忧制度不应用在战场上面,古人称“金革之事不避”,意思是百善孝为先,金革之事不避,舍孝尽忠。
随着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重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必须请假27个月,回乡下守丧,事后再重返官场。
扩展资料:
为了因应各种局势,在唐代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夺情制度,“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但在唐玄宗后夺情已较少见。
明朝时的夺情有明文规定,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明英宗正统七年下令,凡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
明代文官夺情起复者大多是阁臣、尚书、侍郎等一些政治人物。有些人贪图官位权力或是为工作考虑,便用各种手段,谋求夺情。
但古代的孝道不是闹着玩的,无论哪一种方式的夺情,都会涉及伦理纲常,甚至遭到攻击。张居正的夺情,就成为他一生的污点和政治生涯的一个拐点,成了他身后被众多政敌攻击的把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