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几个朝代定都在北京?

红玫瑰花语2023-02-20  30

(1)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2)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3)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4)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5)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6)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7)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8)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

(9)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扩展资料:

古代首都圈的政区设置特点:

一是实行行政区划层面的特殊制度。

包括两个方面,即首都圈的行政区划通名与其他地方不同,职官制度也不一样。古人认为:“王畿千里之地,天子所自治。”多个朝代在政区通名层面对首都圈进行特别命名。

秦朝在全国施行郡县制,两汉为郡国制。秦朝将首都咸阳附近的地区称之为内史,西汉改置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官制也不一样。唐代全国实行的是州县制或郡县制。唐玄宗登基后,改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都

元朝是蒙族的朝代。为什么定都北京?

元朝建国,元大都堪选在此,是必然的。元大都由规划家、天文学家、水利家刘秉忠、郭守敬师徒二人会集风水名家堪舆规划。 风水学对城市的选址讲究山和水。北京山势既定,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流不够。二人于是引地上、地下两条水脉入京城。地上水,引自号称“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人工引泉渠流经太平桥--甘水桥--周桥,直入通惠河,因水来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元大都地下水脉,也是来自玉泉山。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恒定,后来成为皇宫祭祀“龙泉井神”的圣地。

金人认定,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中原,若坐堂隍,俯

视庭宇,是看中了北京的地理环境。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确独特,它

为中原北方门户,有人讲它是中国的“龙眼”所在。它面平陆,负重

山,南通江淮,北连溯漠,可称得上是“财货骈集,天险地利”,实

为汴(开封)、洛(洛阳)、关中(西安)、江左(南京一带)皆不

及也。

元代在辽金的基础上建立大都,这是蒙古贵族认识到北京位于东

西地势的交汇点上,又君临南方,进可以扼控全国(事实也是如此,

从北京南进的军事、政治行动基本上都是成功的:蒙古铁骑的南下,

燕王朱棣的南下,清兵的南下,袁世凯的南下等等),退可以依托故

地漠北,卷起首饰,骑上马,一溜烟就会遁入故地,这是以地利人和

的建都原则为依据的。

新中国为什么定都北京

*** 曾和王稼祥讨论定都问题。

当时,毛提出5个城市: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听取王稼祥的意见。

王稼祥点评:第一个否定的是西安,原因是现在不是秦皇汉武的年代,西安位置太偏不适合做首都;第二个否定的是南京,认为南京是 *** 反动派的首都,还有根据历史,凡是定都南京都是短命王朝;第三个和第憨个是同时否定,洛阳和开封被战争摧毁了,短期内难以恢复,还有同处于黄河中下游的黄泛区,特别是开封头顶悬著一颗炸弹;只有北京没有遭受战争,储存完好,适合定都。

为什么元朝建都北京

元朝建国,元大都堪选在此,是必然的。元大都由规划家、天文学家、水利家刘秉忠、郭守敬师徒二人会集风水名家堪舆规划。 风水学对城市的选址讲究山和水。北京山势既定,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流不够。二人于是引地上、地下两条水脉入京城。地上水,引自号称“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人工引泉渠流经太平桥--甘水桥--周桥,直入通惠河,因水来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元大都地下水脉,也是来自玉泉山。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恒定,后来成为皇宫祭祀“龙泉井神”的圣地。

金人认定,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中原,若坐堂隍,俯

视庭宇,是看中了北京的地理环境。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确独特,它

为中原北方门户,有人讲它是中国的“龙眼”所在。它面平陆,负重

山,南通江淮,北连溯漠,可称得上是“财货骈集,天险地利”,实

为汴(开封)、洛(洛阳)、关中(西安)、江左(南京一带)皆不

及也。

元代在辽金的基础上建立大都,这是蒙古贵族认识到北京位于东

西地势的交汇点上,又君临南方,进可以扼控全国(事实也是如此,

从北京南进的军事、政治行动基本上都是成功的:蒙古铁骑的南下,

燕王朱棣的南下,清兵的南下,袁世凯的南下等等),退可以依托故

地漠北,卷起首饰,骑上马,一溜烟就会遁入故地,这是以地利人和

的建都原则为依据的。

元朝贵族为什么反对建都北京? 20分

元朝建都史

在北京的建都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属元、明、清三代。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称帝,建都开平,史称上都。公元1272年,迁都大都,上都则成为每年夏秋季节避暑的行宫。忽必烈之所以迁都大都,有其深刻之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试分析如下:

1.早在1251年忽必烈兄长蒙哥登上蒙古汗位,忽必烈即奉汗兄之命总领漠南军国重事。自此,忽必烈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治道,思大有为于天下。史书云:“世祖皇帝始居潜邸,招集天下英俊,访问治道,一时贤士大夫云合辐辏,亡金诸儒学士及一时豪杰知经术者争进讲闻。”总领漠南事后,忽必烈在其周围形成一号称“金莲川幕府”(此系忽必烈总领漠南事后的驻牧开府地点)的谋臣侍从集团,其中儒生文学之流,多出身汉族,如刘秉忠、姚枢、许衡等皆精于孔孟之道、经济之学,此一汉族文化集团对忽必烈以后缔造元帝国的人生历程影响至深,故忽必烈对汉民族及汉文化的感情较其他蒙古王侯要深厚得多,这也使忽必烈执掌天下后在定都的问题上有接近北方汉文化地区的情感倾向。

2.纵观忽必烈登帝位之前,政治经历与所建功业一直都在漠南汉族地区。总领漠南事后第二年,忽必烈南平大理;与此同时,任用中原士大夫,以汉法成功治理邢州、河南和关中三地;并在1258年统兵南下伐宋,攻打鄂州,直到为群臣所戴,开平称汗,与阿里不哥天下逐鹿,鏖战秦陇,亲征昔土木,最终收降阿里不哥,无一不是以北方汉族地区力量为依托。考其实,忽必烈在政治上,顺应被征服地区统治政策急待调整的需要,主动蒐罗汉地士大夫和吸收汉文化,在尝试以汉法治汉地,“中土诸侯民庶翕然归心”,一如当时谋士廉希宪所言:“殿下收召贤杰,悉从人望,子育黎民,率土归心。今殿下位亲望重,功德兼隆,天意人心,灼然可见。”故可以认为,忽必烈在汉族地区树立良好之政治基础。相反,阿里不哥“以众则寡,以地则偏,兵食不足,素无人望”。且在经济上,自总领漠南事后,忽必烈控制了漠南广阔的农耕区域,“奄有中夏,挟辅辽右、玄兔、乐浪、秽貊、朝鲜、面左燕、云、常、代,控引西夏、秦陇、吐蕃、云南”,“倍半于金源,五倍于契丹”。在与阿里不哥的做战中,从中原汉地征调军需,“经画馈运,相继不绝”。而阿里不哥,“地穷阴寒,草薄土瘠,大抵皆沙石也”。两相较,忽必烈在经济上占有明显的优势。仅经济上的优劣势权衡,忽必烈要有效统治中国,都应选都在接近中原经济腹地。

3.1260年忽必烈北上击败在漠北称汗的阿里不哥,并占领漠北的蒙古京都和林,君临天下。但其时各方面的形势或原因,致使忽必烈不愿意也不可能继续以和林为都城巩固帝业。

自窝阔台汗建都和林以来,和林城内居民的粮食,主要依赖汉地,多用大车自南向北转运,忽必烈在位三十余年,朝廷经常运送粮食赈济和林的居民,如继续以和林为都,势必面临粮食等物资运输的更大负担与压力。另外,和林虽为忽必烈占领,但其离开漠北多年,在漠北的政治、军事基础不强,如以和林为都,势必受到阿里不哥等反对派的军事威胁,势必需要大量军队留驻漠北,一旦发生战事,军队的调集、部署,粮草的转运都过于困难。更重要的是,忽必烈总领漠南多年,即汗位又在开平,其统治基础已在漠南和中原奠定,以和林为都,只能延续草原游牧帝国的旧路,不利对中原汉地的管理与控制。1263年,忽必烈正式定开平为上都。

忽必烈即汗位之初四、五年,中书省设在开平,燕京仅设行中书省,但随着忽必烈治理汉地事务日渐繁剧,作为中书省组成部分的燕京行省,日益受到忽必烈的重视。由于政务的需要,忽必烈频繁召燕京行中书省官员赴开平奏事,忽必烈本人也常在冬季驻于燕京郊外。蒙汉事务及政治经济的对比,必然要求忽......

元朝定都北京是什么理由?朱元璋灭元后为何放弃北京坐天下

而且还是边讲解边演示,很容易就学会

明太祖为什么不建都北京而建都南京?元朝不是定都那边了吗?

明是少数南方统一北方的时代,当然定南京,那是老家,后来明成祖迁都是因为他原是燕王,北方是他大本营,根基深利于统治。

历代为何定都北京?

1.北京是宝地,“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前有河(永定河),后有山(燕山),东靠海(渤海),西有川(太行山),这不仅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概念,而且的军事上易于防守!

2.北京战略位置重要,北京南面就是华北平原,北京是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一大屏障!

3.北京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燕国在这里就有了城邑(蓟)!

4.北京的交通发达,秦国统一六国后就修了驰道,北京当时作为燕国都城(蓟)是驰道所经之处!隋朝时期所修的大运河起点就是北京!

5.气候原因,元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统治阶层都是北方少数民族,他们以前所居地区气候与北京差不多,并且他们不适应南部的溼润和酷暑,所以选择北京!

元朝定都北京是谁的提议

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攻占北京并一把火烧掉了金代中都。1272年,元朝定都北京。至此,北京终于从中国数以千计的城市中脱颖而出,第一次成为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在一片荒野上营建的大都城,由 *** 刘秉忠, *** 人也黑迭儿及科学家郭守敬共同规划,是我国第一个按照《考工记》理想所设计的城市,具有方整的格局,良好的水利系统,纵横交错的街道,和繁荣的市街景观。 它以今天北海公园为中心,南城墙在今日长安街以南,北城墙在德胜门和安定门外小关一线,东墙在东直门和建国门,西墙在西直门和复兴门。城墙四周有11个城门。元代城墙仍以土筑成,北城墙遗址上至今还有断壁残垣可供游人抚今追昔。元代还在城门之外加修瓮城,目的是加强城门守军的防护能力。其上筑有高大的箭楼,设排射孔,守城士兵出击时可在瓮城内集结,然后启门出击。如现在俗称的“前门”就是正阳门的瓮城。中间偏南处就是宫殿林立的皇城。元大都宫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大明殿为前朝,延春宫为后宫。宫城北部为御苑,宫城西部为太液池。太液池两岸,南为隆福宫,北为兴圣宫。三宫鼎峙,形成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宫苑区。三宫周围绕以萧墙,又称红门拦马墙。元大都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巨集伟、最繁荣的城市,难怪马可波罗惊叹:大都“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城中有壮丽的宫殿,复有美丽邸舍甚多。各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每方足以建筑大屋,连同庭院园囿而有余……方地周围皆是美丽道路,行人由斯往来。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

元代的宫殿穷极奢侈,使用了大量昂贵的建筑材料。这些华贵的宫殿,都是由作为奴隶的工匠建造的,等到元朝的反动统治被推翻后,这些由劳动人民的血和泪建造起来的宫殿,被明朝大将军徐达拆毁。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为什么那么多朝代定都北京?

1.北京是宝地,“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前有河(永定河),后有山(燕山),东靠海(渤海),西有川(太行山),这不仅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概念,而且的军事上易于防守!

2.北京战略位置重要,北京南面就是华北平原,北京是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一大屏障!

3.北京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激国在这里就有了城邑(蓟)!

4.北京的交通发达,秦国统一六国后就修了驰道,北京当时作为燕国都城(蓟)是驰道所经之处!隋朝时期所修的大运河起点就是北京!

5.气候原因,元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统治阶层都是北方少数民族,他们以前所居地区气候与北京差不多,并且他们不适应南部的溼润和酷暑,所以选择北京!

磊子原创,请勿贴上!

为何元朝,明朝,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把北京定为首都?

1、北京大气,有都城气象2、中国西部有大片沙漠作为屏障,而海岸线却长达18000余公里,容易受到外国滋扰,一旦打起仗来,国家 领导在沿海战争最前沿坐镇,是老百姓觉得领导在和我们共进退,可以鼓舞士气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835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