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的意思是指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在现代,被作为一些公路旅馆等中转站的代名词,还有生活中存放物件的地方也可称为驿站,如菜鸟驿站、妈妈驿站。
周朝时,朝廷设立邮驿,到唐朝邮驿拓展到全国,约有1639个驿站,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相隔3000里的路程,只需要6天就能送到。
由来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汉代开始就设有“驿传”制度,但没有“驿站”一词。“站”来自蒙古语jam(一说此词源于汉语的“驿马”),也作“站赤”(jamcin),在元代时开始普及。
正因此字是蒙古语读音,到明初,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将通用的“站”字改称“驿”。但沿用成习,“驿站”连称也已成为百姓的常用短语。
驿站在现代的意思是“酒店”。酒店起源于最初的驿站,最初是官员来往各地休息寄信或是喂马草料的地方。而且驿站是古时旅人驻足休息之地,给旅途以慰藉。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边疆防卫军传递信息,为古老海关、水师、海军所管。清朝设驿站计共1785处,京师设皇华驿,军机处公文上有如注明“马上飞递”,规定日行300里,假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日行400里、500里,甚至600里不等,最高速达800里,往往到站时人仰马翻,俗称“六百里加急”及“八百里加急”等。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被发现有(壴女)与(亻壴)字,是与传递讯息有关的文字。周朝就设有烽火台及邮驿传递军事情报。至汉朝每30里置驿,由太尉执掌。
驿站的历史: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汉朝许慎著作《说文解字》:“邮者,境上传书舍也”,“邮”即是传送命令之站,古设“驿站”及“邮亭”,可用来传递信息,可说是邮局的前身。但传统的邮驿仅用来传达政令及军情,民间通信无法利用,“官办民享”的国家邮政,直至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公元1896年3月20日)始奉准开办民间传递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