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诸葛亮北伐因失街亭失败,那么失街亭的原因是什么?

吠怎么读2023-02-19  36

失街亭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诸葛亮用人失误,看人眼光不准,不顾众人的反对重用了从未上过战场的马谡;另一个原因就是马谡纸上谈兵,妄自尊大,自恃自己深受诸葛亮器重,不听王平所劝,擅自改变诸葛亮的部署,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还一个就是魏将张郃有勇有谋,指挥得当。这些都是失街亭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错看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是马良的弟弟。史书记载他“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非常欣赏他,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军事问题,有时候甚至是彻夜长谈。可见,马谡是非常对诸葛亮的脾气的。看来任何时候,都是会干得不如会说的,就连以一世英明著称的诸葛亮,也喜欢能夸夸其谈的人。

通过诸葛亮对魏延和马谡的态度,我觉得诸葛亮也是徒有虚名,首先在用人上,他就赶不上刘备。刘备非常欣赏魏延,在他获取汉中以后,破格将魏延连升几级,任命为汉中太守。而诸葛亮却非常讨厌魏延,他一直不愿重用魏延,排斥他,打击他,诸葛亮就连临死还设计致魏延以死地。而对于马谡,诸葛亮却非常器重,但是刘备却不喜欢马谡,他在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街亭属于关陇大地的一个咽喉之地,是一个战略要地,其视野开阔,交通便利,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军分成两队,魏延率军在前,诸葛亮率军在后。而街亭就处在两军的咽喉之处。诸葛亮料定魏将张郃一定会出兵街亭,以切断蜀军魏延和诸葛亮的联系。在军事判断上,诸葛亮的确不一般,但是他在选择守街亭的人选时,却脑子发热了。

在诸葛亮选择防守街亭的将领时,很多人反对派马谡去守,都觉得魏延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诸葛亮却不听众人的劝阻,坚持让从未上过战场的马谡去守街亭。为了平息众人的质疑,马谡还在军前立下了军令状。所以街亭的失守,诸葛亮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在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进行了处罚,自贬三级。

马谡的妄自尊大,直接造成了街亭的失守

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担任守街亭的主将,王平担任副将,还指派高翔率领一支军队屯驻在临渭以北、街亭以南的列柳城,目的是防备魏雍州刺史郭淮会从临渭进攻,来配合张郃。

诸葛亮对马谡守街亭有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他让马谡凭借渭水之险,与魏将张郃周旋,等待从北面退回的魏延,两军对张郃形成南北夹击,一举击败张郃。若张郃败了,则陇右唾手可得。

诸葛亮的计划归计划,可惜他信任的马谡对他的计划却不以为然。当马谡率部到街亭后,立即放弃了诸葛亮的计划,不去坚守渭水,将渭水和祁山之间的大片平地让出去,选择了将大军驻扎到后面的祁山上。本身就善于纸上谈兵的马谡,教条的认为,兵居高处则可对战局一览无余,抢占了制高点,就抢占了战争的主动权。他忘了,他的目的是消灭魏军,而不是守住祁山。

看见马谡改变了诸葛亮的部署,将大军驻扎在祁山上,副将王平赶紧前去劝阻,让其按诸葛亮的安排,依渭水而守。王平对马谡说:“祁山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我军则不战自溃”。事后发现,王平的担心都一一应验了。而马谡则自恃诸葛亮对他的器重,对此不以为然,他对王平说:“

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无奈之下,王平只得自己带领本部的一千余人,在山下另行扎营驻守。

魏将张郃也的确不是一般人,他率军强行渡过渭水,驻扎在原本诸葛亮让马谡驻军的渭水和祁山之间,成功的将马谡的蜀军围困在祁山上。并且还为自己的军队留出了退路,进可攻退可守。

而驻扎在祁山上的马谡率领的蜀军,进退两难,由于山上没有水源,蜀军饥渴难耐,明明看得见渭水,却没有水喝。人不喝水,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快蜀军就军心不稳了,叛逃的士兵越来越多,已是溃不成军了。眼见大势已去的马谡,逃命倒有一手,他抓住时机,弃军逃跑了。主将一跑,蜀军就更乱了,在魏军的攻击下,几乎全军覆没。

好在,山下王平还有千余人的军队,他采取虚张声势的办法,唬的张郃以为有埋伏,才没敢追击。这才让王平有时间收集残兵败将,退回到后边的诸葛亮率领的大军那里去。

街亭的失守,让诸葛亮非常尴尬,因为马谡是他不顾众人反对,坚持任命的守将,他对街亭的失守是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的。为此,诸葛亮回到汉中后,第一件事就是上表后主刘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自贬三级。奉命阻挡魏军出祁山的赵云也被牵连,降为镇军将军。

而对于丢失街亭的马谡,《三国志》的记载是“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

我们看,诸葛亮对犯了大错的马谡还是心有不舍得,还亲自祭奠,对马谡的孩子如亲生的一样照顾。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马谡在弃军逃跑后,选择了畏罪潜逃,后来被抓住后,投进大狱中,是病死于狱中的。这在《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中有记载

“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意思说马谡逃跑后,他的好朋友向朗知情不报,惹诸葛亮愤怒,将向朗的官职也免去了,让他返回了成都。

在《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里记载:“谡下狱物故。”

就是说马谡被抓后,病死在狱中了。不管马谡是被诸葛亮斩杀的,还是病死在狱中的,都是因为街亭失守,导致的后果。据分析,应该是马谡被抓后,诸葛亮是准备斩杀他的,可能还没有行刑,马谡就病死在狱中了。当诸葛亮看到马谡临死前给他写的信,又对马谡的死惋惜不已,才有了亲自祭奠,哭恤马谡的事。

由于马谡的刚愎自用,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出师不利,也让马谡自己丢掉了性命,还给他自己在后世留下了和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的笑料。其实马谡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为诸葛亮出的“攻心为上”的策略,就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为稳定蜀汉的南方地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马谡失街亭,犯下不可饶恕的死罪,诸葛亮只好依法行事挥泪斩马谡。马谡失街亭的真正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才气高,太自大,第二个原因是马谡急于证明自己和建功立业,建功心切;第三个原因就是对手张郃很强大。  

1、马谡纸上谈兵,才气高,太自大

才气过人的马谡,并未把诸葛亮的命令和忠告放在心里,觉得诸葛亮平时也要询问自己关于军事的意见,那么自己如果听了诸葛亮的话,不是显得自己没有本事,于是肯定想着另搞一套打法。

2、马谡急于证明自己和建功立业,建功心切

马谡在这之前从未单独带兵,都是跟着诸葛亮,作为参军出谋划策。现在是自己带兵打仗的时候,也是自己再军中立威扬眉吐气的时候,想要证明自己不只是会纸上谈兵。

再一个就是,当时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都归降了蜀国,这个时候如果守住街亭,那么诸葛亮就可以带兵直取长安,可以说拿下了整个魏国,这是第一等功劳啊,任谁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所以马谡只想着证明自己和夺取功劳,心思不在战略上。

3、对手张郃很强大

张郃身经百战,不光能和张飞不相上下,而且很有谋略连刘备和诸葛亮都忌惮他,那马谡败在张郃的手下,也不意外了。

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马谡失街亭讲的就是诸葛亮带军北伐之际,在攻祁山时,众人建议诸葛亮用旧部将魏延和吴懿,诸葛亮不听,重用了马谡。在攻打军事重地街亭时,马谡不接纳诸葛亮的建议,一意孤行,不占据城镇,而占据南山,最后,因饮水问题,败北失去了街亭这个军事重地。马谡和他的部将最后被处死。

诸葛亮失去街亭之后,北伐之路屡事不顺,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后来,蜀汉也进行了多次北伐,都没有获得成功,使蜀汉军队元气大伤。在刘备征用孙权之后,也患病离世,刘备的儿子当上皇帝,后来的结局就像在《出师表》里读到的一样,蜀汉落寞。

失街亭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诸葛亮用人失误,看人眼光不准,不顾众人的反对重用了从未上过战场的马谡;另一个原因就是马谡纸上谈兵,妄自尊大,自恃自己深受诸葛亮器重,不听王平所劝,擅自改变诸葛亮的部署,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还一个就是魏将张郃有勇有谋,指挥得当。这些都是失街亭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错看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是马良的弟弟。史书记载他“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非常欣赏他,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军事问题,有时候甚至是彻夜长谈。可见,马谡是非常对诸葛亮的脾气的。看来任何时候,都是会干的不如会说的,就连以一世英明著称的诸葛亮,也喜欢能夸夸其谈的人。

通过诸葛亮对魏延和马谡的态度,我觉得诸葛亮也是徒有虚名,首先在用人上,他就赶不上刘备。刘备非常欣赏魏延,在他获取汉中以后,破格将魏延连升几级,任命为汉中太守。而诸葛亮却非常讨厌魏延,他一直不愿重用魏延,排斥他,打击他,诸葛亮就连临死还设计致魏延以死地。而对于马谡,诸葛亮却非常器重,但是刘备却不喜欢马谡,他在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街亭属于关陇大地的一个咽喉之地,是一个战略要地,其视野开阔,交通便利,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军分成两队,魏延率军在前,诸葛亮率军在后。而街亭就处在两军的咽喉之处。诸葛亮料定魏将张郃一定会出兵街亭,以切断蜀军魏延和诸葛亮的联系。在军事判断上,诸葛亮的确不一般,但是他在选择守街亭的人选时,却脑子发热了。

在诸葛亮选择防守街亭的将领时,很多人反对派马谡去守,都觉得魏延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诸葛亮却不听众人的劝阻,坚持让从未上过战场的马谡去守街亭。为了平息众人的质疑,马谡还在军前立下了军令状。所以街亭的失守,诸葛亮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在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进行了处罚,自贬三级。

马谡的妄自尊大,直接造成了街亭的失守

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担任守街亭的主将,王平担任副将,还指派高翔率领一支军队屯驻在临渭以北、街亭以南的列柳城,目的是防备魏雍州刺史郭淮会从临渭进攻,来配合张郃。

诸葛亮对马谡守街亭有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他让马谡凭借渭水之险,与魏将张郃周旋,等待从北面退回的魏延,两军对张郃形成南北夹击,一举击败张郃。若张郃败了,则陇右唾手可得。

诸葛亮的计划归计划,可惜他信任的马谡对他的计划却不以为然。当马谡率部到街亭后,立即放弃了诸葛亮的计划,不去坚守渭水,将渭水和祁山之间的大片平地让出去,选择了将大军驻扎到后面的祁山上。本身就善于纸上谈兵的马谡,教条的认为,兵居高处则可对战局一览无余,抢占了制高点,就抢占了战争的主动权。他忘了,他的目的是消灭魏军,而不是守住祁山。

看见马谡改变了诸葛亮的部署,将大军驻扎在祁山上,副将王平赶紧前去劝阻,让其按诸葛亮的安排,依渭水而守。王平对马谡说:“祁山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我军则不战自溃” 。事后发现,王平的担心都一一应验了。而马谡则自恃诸葛亮对他的器重,对此不以为然,他对王平说:“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无奈之下,王平只得自己带领本部的一千余人,在山下另行扎营驻守。

魏将张郃也的确不是一般人,他率军强行渡过渭水,驻扎在原本诸葛亮让马谡驻军的渭水和祁山之间,成功的将马谡的蜀军围困在祁山上。并且还为自己的军队留出了退路,进可攻退可守。

而驻扎在祁山上的马谡率领的蜀军,进退两难,由于山上没有水源,蜀军饥渴难耐,明明看得见渭水,却没有水喝。人不喝水,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快蜀军就军心不稳了,叛逃的士兵越来越多,已是溃不成军了。眼见大势已去的马谡,逃命倒有一手,他抓住时机,弃军逃跑了。主将一跑,蜀军就更乱了,在魏军的攻击下,几乎全军覆没。

好在,山下王平还有千余人的军队,他采取虚张声势的办法,唬的张郃以为有埋伏,才没敢追击。这才让王平有时间收集残兵败将,退回到后边的诸葛亮率领的大军那里去。

街亭的失守,让诸葛亮非常尴尬,因为马谡是他不顾众人反对,坚持任命的守将,他对街亭的失守是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的。为此,诸葛亮回到汉中后,第一件事就是上表后主刘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自贬三级。奉命阻挡魏军出祁山的赵云也被牵连,降为镇军将军。

而对于丢失街亭的马谡,《三国志》的记载是“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我们看,诸葛亮对犯了大错的马谡还是心有不舍的,还亲自祭奠,对马谡的孩子如亲生的一样照顾。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马谡在弃军逃跑后,选择了畏罪潜逃,后来被抓住后,投进大狱中,是病死于狱中的。这在《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中有记载“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意思说马谡逃跑后,他的好朋友向朗知情不报,惹诸葛亮愤怒,将向朗的官职也免去了,让他返回了成都。

在《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里记载:“谡下狱物故。”就是说马谡被抓后,病死在狱中了。不管马谡是被诸葛亮斩杀的,还是病死在狱中的,都是因为街亭失守,导致的后果。据分析,应该是马谡被抓后,诸葛亮是准备斩杀他的,可能还没有行刑,马谡就病死在狱中了。当诸葛亮看到马谡临死前给他写的信,又对马谡的死惋惜不已,才有了亲自祭奠,哭恤马谡的事。

由于马谡的刚愎自用,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出师不利,也让马谡自己丢掉了性命,还给他自己在后世留下了和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的笑料。其实马谡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为诸葛亮出的“攻心为上”的策略,就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为稳定蜀汉的南方地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827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