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僧人怀素 《论书帖》的译文

烤箱烤玉米2023-02-19  49

怀素 《论书帖》译文如下:

我自问书法,比若山丘,那山也不高,地也无灵气;比作潭水,潭也不深,水也未够清澈;书法不甚精道,也寂寂无闻。后来对书法的感悟加深,尤其警惕书法的“藏”和“真”,但又因痛风疾患而作罢,这种状态维持了将近有四年了,而今笔势上夸张浪漫的风格又都比往年更进一步。

近来对书法的困惑稍微减少,现在这种体绝诡奇的写法,大概是天外飞来,我自己也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昨日拜读了王羲之的《二谢帖》,在其中找到了答案,这才明了,书之道确乎如此。

全文原文如下: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扩展资料

怀素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书法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论书帖》等帖。

《论书帖》是其是早期作品,没有成熟时期那种汪洋恣肆,而是规规矩矩、圆融婉转,颇显几分青涩。其结构以平正恒定基调,疏密聚散之间,显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寓婀娜”的风致,这显示出怀素深厚的传统功底。

此帖用笔瘦劲,但不失秀逸,行笔挫折圆转等路径虽短,但提按变化丰富工巧,点画灵动,字迹虚实相映,轻重形成鲜明对照,有疏朗错落之美;用笔沉实,笔意谦和,笔画劲健但不凝重,情态生动但不轻浮,笔画偶有伸张但无张扬意态。

此帖结字严格自律,出规入矩,字之内点画相互凝聚,字迹情态生动,风骨外显但不失秀美,字与字之间牵丝映带,相映成趣。从章法的角度看,字间联系紧密,聚气敛神,行距宽博,气行畅和。与《自叙帖》《苦笋帖》等狂草书帖相比,《论书帖》代表着怀素草书的另一面目。

《论书帖》前后800来年,流传有绪,最早著录于《宣和书谱》,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明项元汴、清高士奇、安歧、清内府收藏。项氏收藏时,前隔水尚有宋徽宗泥金书签,今已佚失。《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江村消夏录》、《墨缘汇观》中均有著录。  《论书帖》卷后有历代收藏家、书法家的题跋,或记述流传经过,或加以品鉴,长短不一。其中元代赵孟頫行书跋云:“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缴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也。此卷是素师肺腑中流出,寻常所见,皆不能及之也。”明项元汴跋云:“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要其合作处,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清安岐在《墨缘汇观》中称此帖“字字规法右军,不做纵横之势”。怀素《论书帖》处处不离魏晋法度,用笔结体出规入矩,这一种传统素养的修持,颇受后世书家瞩目。元鲜于枢说:“怀素守法,特多古意。”《论书帖》没有掺杂怀素特有的狂颠纵放之势,当是其早期作品的特色。

怀素书法作品有:

1、论书帖:

《论书帖》墨迹本,著录于《宣和书谱》,或为唐、宋年间摹写本。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纵28.6厘米,横40.5厘米,9行,85字。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

2、圣母帖:

《圣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怀素为东陵圣母所写。《圣母帖》写于公元793年,怀素晚年自家乡湖南出游途经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时所作。内容记述的是晋代杜、康二仙女蹑灵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3、苦笋帖: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

4、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是唐代书法家怀素创作的小草书法作品。经帖装,水墨,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共9页42行,计530字,盖有藏印数枚,是价值连城的唐代墨宝,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名帖。

5、自叙帖: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827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