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用方式不同
草甘膦是甘氨酸类,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部,对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强,能达到一般农业机械无法达到的深度。
草铵膦是膦酸类,通过抑制谷氨酸合成酶这一植物的重要解毒酶作用,导致植物体内氮代谢紊乱,铵过量积累,叶绿体解体,从而使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最终导致杂草死亡。
2、传导方式不同
草甘膦是内吸传导灭生,草胺膦是半内吸或内吸很弱无传导的触杀灭生。
3、时效性不同
草甘膦一般需要一周,甚至一周以上才能达到效果,但是草铵膦效果非常的迅速,基本上三天的时间即可消除杂草。
草甘膦和草铵膦的区别可以通过作用方式不同、传导方式不同、时效性不同把两者区分开,是非常方便的方法。
一,二者外观上的区别
草铵膦:白色结晶
草甘膦:白色粉末
二,二者价格上的区别
草铵膦:价格高(为草甘膦价格的7倍)
草甘膦:价格低
三,二者作用时间上的区别
草铵膦:见效快
草甘膦 :见效慢
四,二者传导方式上的区别
草铵膦:先杀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可以在植物木质部进行传导的触杀灭生。同样也是非选择性的除草剂,看见杂草就杀,但是不同于草甘膦的内吸性,它是一种触杀型的除草剂,如当草铵膦打在杂草或者是其他作物上面,只有接触到药液的部分才会起作用。
没有接触到的部位,不会受到除草剂的危害。草铵膦也是没有残留的,打后几天在播种作物,就不会受影响,所以它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基本要除杂草的地方,无论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都可以使用。
草甘膦:是内吸传导灭生,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被很多人称为“见绿杀”,也就是说只要是绿色的东西,它都能杀死(无论是农作物还是杂草),专业名词上称为非选择性除草剂。
扩展资料:
影响除草剂药效几大因素
1、温度。气温高有利于除草剂被杂草吸收,作用效果好。但不是气温越高越好。正确的施药时应为:高温季节,晴朗无风的上午11点前及下午4点以后;低温季节宜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
2、湿度。一般来说,湿度大有利于除草剂被杂草吸收,作用效果好。最好的时机是,叶面无露水、无雨水,但空气是潮湿的。如果过于干旱了,那么就不要施药了。
3、土壤水分。土壤干旱,作物和杂草生长缓慢,影响药效的吸收。因此,干旱的天气,推荐高限量,同时施药时要加大喷药量。
4、降水。降水时药液容易被冲刷,影响药效。所以降雨前后不要施药。
5、光照。有些除草剂在光的作用下才起杀草作用,而有些除草剂在光下易分解,也就起不到除草作用了,所以建议大家使用之前一定要看好说明书。
6、土壤的pH值。当pH值在5.5—7.5时,也就是中性土壤时,大部分除草剂能较好地发挥作用,过酸过碱的土壤对某些除草剂会起到分解作用,从而影响药效。
7、药物作用方式不同。触杀型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效果较差,易复发。
8、长期使用草甘膦,杂草会产生抗药性,从而使药效降低。
9、使用草铵磷是需要注意:
① 针对杂草以阔叶为主的情况下,如:马齿苋等,可以加入20%乙羧氟草醚,更进一步扩大杀草谱。
② 由于草铵膦以触杀为主,所以喷施草铵膦时,一定要喷透、喷匀,也可以加入有机硅等渗透剂,杂草叶表面充分接触、吸收草铵膦,达到更好的杀草效果。
③ 稀释草铵膦时,不要使用浑浊的河水,以防降低药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甘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铵膦
对于辛苦劳作的广大农动人民来说,地里的杂草着实让人头疼,它会吸取养分,与作物进行竞争,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各式各样的除草剂也为农民们解决了这类难题,说到除草剂,这应该都听说过草甘膦和草铵膦。
草甘磷是一种有机膦类除草剂,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广谱性除草剂。而草铵膦,是一种广谱触杀性性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低毒,活性高等特点。对这两种除草剂来说,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两者的作用方式不一样。前者是内吸传导型,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并且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部分,强力破坏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后者是通过抑制谷氨酸合成酶,导致植物体内氮代谢紊乱,使得铵过量积累,从而叶绿体解体,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杂草死亡。
第二,前文也说过,两者的传导方式不一样,一个是内吸传导除草,另一个是触杀除草。
第三,除草的效果也会不一样。草甘膦一般7~10天见效,而草铵膦正常气温下三天见效。
第四,除草对象也会不一样。草甘膦对一百六十多种杂草有作用,包含单子叶和多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等多种杂草,只不过效果会根据种类略有差异。而草铵膦更光谱,使用范围很广,能快速杀死100种以上的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第五,安全性能也不一样。前者一般用药七天后才能播种和移栽,而后者使用不当则会给农作物带来安全隐患,最容易出现漂移药害。
以上就是,两种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