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三公是什么意思

破绽是什么意思2023-02-19  24

四世三公的意思是:(东汉)袁绍,自其高祖至父辈,四代皆有居三公位者,时称“四世三公”。

三公,是指三位宰相。在东汉,三公(即三位宰相)的官名分别是:太尉、司徒和司空;如果勉强类比,大概类似于现在的“正国级干部”。所以,“四世三公”指的就是家族里有四代人都坐到了“三公”的位置。

之所以会出现“四世三公”的现象,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为按照汉代官员的任命制度,当官是靠推荐的。而推荐的标准是:

1、是读书人,这是身份的要求;

2、通晓儒学经典,这是才的要求;

3、举孝廉,这是德的要求。

所以,一旦某个人当官了,一般会做三件事:

1、拥有好的教育资源,培养自己的子女也当官;

2、使用推荐的权力,推荐自己的子女当官;

3、使用推荐的权力,推荐其他的寒族子弟当官;

这样的结果是:某一个人当官,整个家族都当官;同时,推荐了某寒族子弟,对方家族报恩,又反过来推荐自己的家族。最后,几个家族互相抱团,越滚越大,几乎垄断了仕途。而这样的家族,就叫作士族。和士族相对的,叫寒族。

在汉朝末年,被贴上“四世三公”标签的人,叫袁绍。所以,袁绍是彻彻底底的士族。

读了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老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他,别人也应该对他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

就连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一直被袁绍嫌弃,说曹操不过就是个宦官之后,完全都不能跟他的“四世三公”相比。

四世三公到底是啥来头?

四世三公总体的意思是指的是,四代人里,每一代都有人位居三公之位,因此我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三公”。是什么意思,这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制的问题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便设立三公九卿制。这里面的三公,便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的地位是百官当中最高的。

丞相统领百官,处理全国政事,相当于国务院总理;

太尉负责全国的内外军事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书记;

汉朝建立后,借鉴了秦朝的许多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丞相被改为司徒,太尉被改为司马(后来又改回太尉),御史大夫被改为司空,各自的权利和职责也做出了一些调整。

就这么的,汉朝时期的三公,分别是司徒、司空、司马(太尉),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地位崇高,身份显赫,是无数人一生努力奋斗的最终目标。

这也就导致,有不少人通过一生的努力位列三公,突然的就失去奋斗的目标。因为不管他们在这个位置上再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也不可能更进一步。为此,汉朝又设立“三师”制度。

“三师”,分别是太傅、太师、太保,意思就是,只要你为国家为朝廷做出了巨大贡献,那就可以给皇帝当老师。如此一来,那些失去人生奋斗目标的人们,顿时又都来了精神,又开始想着如何成为三师,来给皇帝上课当老师了。

虽说三师在地位上高于三公,但三公没有实权,并无法对百官下达命令。

袁绍说的“四世三公”,指的是哪几个人

不管是拥有实权的三公,还是能给皇帝上课当老师的三师,所拥有的影响力都是无法估量的,在一定时期甚至都可以影响皇帝的决策。

而袁绍的家族,可是一连四代,都有家族成员位居三公,而他们分别是:

袁绍的父亲袁逢担任司空,叔叔袁隗担任太傅;

袁逢的父亲袁汤,担任太尉;

袁汤的叔叔袁敞,担任司空;

袁敞的父亲袁安,担任司徒。

可以说,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曾经被袁家控制过。

几代人都位居三公,那所拥有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更何况在汉朝,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察举制。

察举制的意思就是,由各地方的官员,或有名望的人来向朝廷推荐人才。当然了,有的人向朝廷推荐的是人才,但有的人推荐的,却是自己的亲朋好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816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