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具体指: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3、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
扩展资料反映:
1、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和基本完成后,计划经济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了,比如工业品质量下降、品种减少,农副产品减产,物资交流遇到障碍等。
2、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济思想决不是空穴来风,或是建立在空中楼阁的想象之物,它是建立在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中国国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合理的结论,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中共八大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对刘少奇在八大上的报告、周恩来在八大上的报告中的有关精神的进一步概括、补充和发挥、发展,既符合两个报告的精神,又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陈云自建国以来就主管财经工作,直接指导了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统购统销、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等党和国家的重大工作,对经济体制问题有更多的了解。
在中共八大召开前,陈云不但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造完成后的问题有明确的了解,而且还曾两次进行农村调查,到黑龙江、广东、陕西、浙江、江苏等地的农村。
扩展资料
计划经济并不排斥市场作用,他打破了把计划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以及把市场与资本主义联系起来的观念。“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济思想表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相排斥的观念是一种根本的误解。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讲的那样,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
陈云认为:忽视市场调节部分的后果是对价值规律的忽视,即思想上没有“利润”这个观念。那是大少爷办经济,不是企业家办经济。
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连西方专家也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运用市场的和非市场的交易方式。资本主义经济中,大公司和国家都使用计划技术。而在中央计划经济中,市场提供了一种辅助性制度。”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到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这个设想为中共八大决议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