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告诉你...
这个发光...
只是沙子里面一种类似与镜子的小杂质的反射...
至于会动...
那是因为你在走动...
还有这些小颗粒都是比较小的...
容易飘动...
有虫子在那里也完全是巧合...
这个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而已...
本文已首发于公众号“匡论古今”,欢迎关注。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医学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长时间的战乱催生出许多的名医,在这些名医中,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葛洪,他的身份除了名医之外,还有道教宗师、朝廷官员、炼丹大师、士族之后……相应的,他在许多领域都有建树,尤以医术见长。相伴于这位“神仙”身边的妻子,是一位同样留下了许多神化传说的奇女子,在民间她的名字叫做鲍姑。
葛洪,江东丹阳人氏,来自于一个儒学世家。
其先祖自西汉末年开始,便以儒学为本,出仕为官,曾有人官至骠骑大将军,发展到东汉末年,葛家已是江东丹阳一代有名的望族,或者说豪强。
丹阳此地,素以民风彪悍而著称,东汉末年群雄争乱之时,此地所出“丹阳兵”威震四方,孙策打下江东的部队中,“丹阳兵”就是主力,许多丹阳的豪强人物,也成为了东吴重臣。
葛家是个例外。
在东汉末年,以及随后的三国乱世中,葛家都几乎没有一个人物出现于金戈铁马的沙场或者是纵横捭阖的政坛上。因为这个家族自东汉后期开始,就在从儒学世家向医学世家、道教世家转变。
如葛洪的先祖葛玄,是这一时间段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葛家人物,而他的身份,便是一位精于医学的道士,与那个时代的风云完全无关。这位葛玄后来位列道教神仙,史书对于他的记载充满了玄虚内容,大概只能确定他长期致力于炼丹修真,并以三国时期著名道士左慈为师,在医学和道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主要的弟子名为郑隐,此人是一位儒道兼修的大师,既精通儒家学术,又对炼丹修真、奇门术数、养身保健等很有研究,得葛玄所传后,他隐居山中,收弟子五十余名,其中之一便是葛洪。
葛洪的经历,与他的先祖葛玄,他的师傅郑隐都有所不同,他并不是一直隐居深山,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尘世生活,甚至还一度应召为官,领兵作战。
他和他的家庭,本属于葛家中比较传统的那一类,虽然对道教、医学等也有涉及,但主要还是以儒学为主,其祖父葛奚曾在东吴为官,父亲葛悌曾在西晋为官。本来他的人生目标,也应该是入朝为官,但十三岁那年父亲离世,家境开始急剧下滑,很快葛洪就沦落到要靠砍柴卖钱来换取纸笔的境地。也就是在此时,他被郑隐收为弟子,被传授一些来自于家族先祖葛玄的学说。葛洪天赋极高,郑隐视其为重点培养的对象,但前者却一直放不下尘世之念,还幻想着能出仕为官。在郑隐以其世外高人的预感,判断西晋王朝即将大乱,劝葛洪随他隐居山中去修道时,葛洪就没有同意,而是在当地太守征召之下,以豪强子弟的身份,加入了镇压起义的战争中。
在目睹西晋之腐败,官吏之残暴,百姓之贫苦后,葛洪又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产生怀疑,放弃功名利禄,转而去搜寻炼丹秘笈,寻访高人逸士。其间又遇上战乱不断,一路流落,最后去了南方的广东。
当时的广东,绝非今日那样的繁华,而是蛮荒的未开发之地,毒蛇猛兽较多,潮热环境下,疫病较多,葛洪在此地以医术自保,同时炼丹修道。奇怪的是,他此时身上还挂着一个官职。不止他挂着官职,他此时所拜的师傅鲍靓,也挂着一个南海太守的官职。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现象,许多有朝廷官员身份的人物,实际上也是道教人士。而这个鲍靓,曾在丹阳待过一段时间,他在那里与葛洪结识,二人结为师生,师傅还把女儿鲍潜光许配给了弟子。
因为鲍靓经过接触,发现葛洪是一位淡泊名利,天赋颇高,又有深厚家学底蕴的“好苗子”,自己的女儿鲍潜光,也是一位在医学、道学方面资质不凡的奇才,由自己促成的这桩婚事,将成就一对“神仙眷侣”。
这位“神仙岳父”,以及他的“神仙女儿”和“神仙女婿”,在广东罗浮山一代修道多年。传说鲍靓白天在府衙料理他那些南海太守应该处理的政事,晚上就以道法飞到罗浮山,和女婿女儿一起研究道术,后来三人都得道成仙。
传说之外,则是葛洪在“贤内助”鲍潜光相助下,隐居深山修道,同时以医术救济百姓,并将诸多医学上的发现,载于书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
古代在深山修道,并不是后世所想象的那样轻松惬意,相反,那是一种在条件极为艰苦之环境下,对身心的磨练。深山密林、云雾缭绕,对于深陷忙碌城市生活的现代人很有吸引力,对于当时的修道者而言,则是充满了危险,疾病、毒蛇、毒虫、猛兽等等,随时都可能带走一个修道者的性命,在其还没有达到“升仙”境界之前。
故而,古代的修道者,除了有一些拳脚刀剑功夫外,还多长于医术,中医的许多内容,也就是这些修道者在深山修道时所总结出来。葛洪为修道者中的大家,在医术方面成就极高,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急救之法。这些急救之法中,有一类属于针灸,是葛洪极其强调的医术,也是他在修道,以及行医过程中所常用。
这种针灸之法,正是他的“贤内助”所擅长的领域,很有可能也是由“贤内助”传授给他。
在广东地区,这位“贤内助”是以鲍姑之名存在的历史人物,有许多关于她在当地采药行医,救治百姓的传说,通过这些传说,大体可以推测,这是一位精于针灸又宅心仁厚的女名医。而葛洪所长,其实主要在炼丹与养生方面,医术方面当得到鲍姑的许多指点,《肘后备急方》中所载大量针灸之法,或许就是鲍姑的经验总结。
除了针灸之外,在共同修道的过程中,鲍姑还协助葛洪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比如葛洪在炼丹过程中,曾附带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疗疾病的药方,如他曾对一种名为“沙虱”的可怕虫子进行过大量研究,并对其给出治理药方:
“又有沙虱,水陆皆有,其新雨後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唯烈日草燥时,差稀耳。其大如毛发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其所在如芒刺之状,小犯大痛,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动也。若不挑之,虫钻至骨,便周行走入身”
“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着人身,及阴天雨行草中,亦着人。便钻入皮里”
“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
分析葛洪的这些记载,其对“沙虱”的观察,细致入微,有严谨的医学逻辑,不太可能是葛洪本人的“研究成果”,很有可能就是来自于他的“贤内助”鲍姑,如此虫生于山水草木之间,“水陆皆有……山水间多有沙虱……及阴天雨行草中”;大小以毛发之端计,“其大如毛发之端……甚细略不可见”;攻击方式为钻入皮肤,“初著人,便入其皮里……亦着人。便钻入皮”;其颜色为赤红色,“正赤如丹”;发病的过程为从皮肤红痒到刺痛,再到关节强直,全身疼痛,高烧气虚,最后深入至骨,夺人性命,“初得之皮上正赤……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
至于防备这些虫子的方法,从制备药丸到使用艾灸,那也很可能都是来自于鲍姑,如对于不幸被“沙虱”所咬之后,葛洪就提到了多种救治之法,其中都包含有鲍姑所擅长的针灸之法:
“人行有此虫之地,每还所住,辄当以火炙燎令遍身,则此虫堕地也”。
“以大蒜十片,着热灰中,温之令热。断蒜及热拄疮上,尽十片,复以艾灸疮上,七壮则良”
“已深者,针挑取虫子,正如疥虫,着爪上映光方见行动也。若挑得,便就上灸三四壮,则虫死病除”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发现,这种可怕的“沙虱”,属于恙虫的一种,直到今天,被其叮咬后,如果救治不及时,仍有性命之忧。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代,广东地区,被这种虫子夺取性命的人,应该有很多。而精于医术的鲍姑,也一定以她所研究出来的这些方法,救治了许多人的性命。
点评: 纵观历史,像葛洪夫妇这样的“神仙夫妻”,几乎没有第二家。葛洪长于炼丹、养生,鲍姑长于医术,二人互相学习、相得益彰,更共同致力于行医救人。故而在后世的传说中,二人最后都“得道成仙”——那是民间百姓对于这样的仁善夫妻最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