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文化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它有时指向中国古代的器物服饰、诗词文赋,有时指向民族乐器与雅乐传统,有时指向武侠题材文艺作品中形成的江湖想象,并且都不可避免地融合了日本动漫、和风音乐等世界流行文化的因子。
国风文化的传播和社群成员流动有两条脉络,因喜欢国风本身而“入坑”,或因喜欢某种亚文化,进而接触和喜欢该亚文化中的国风支系。由此两条脉络出发,便会产生不断延伸的入坑史。
汉字与国风让字体从“素材”进化成“文化”
以文抒情,以字达意,汉字无疑带有天然的“国风”属性。在汉仪字库COO马忆原看来,《诗经》“国风”概念中洋溢的地方色彩和现实主义情怀,为当下解读“国风”提供了切入点,即立足本土特色,挖掘真情实感。
沿着这个思路,汉仪字库通过三个维度的发展,从单纯的书写元素设计,逐步演进为综合性、多产业的合作、跨界与开发。
如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推出的甲骨文再设计项目、与南开大学文学院共同开发的汉仪敦煌写经等,在马忆原看来,这是“我们用字体设计的方式,再解读、再开发、再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是一种文化,包括10—11世纪摄关政治时期的藤原文化及11世纪末到12世纪末院政时代的平安末期文化。
遣唐使停派、特别是唐朝在907年灭亡后,日本逐渐形成在吸收、消化大陆文化基础上的独特审美意识,并出现了体现其意识的假名文字、美术、生活及独特性观念。
尽管从五世纪开始日本人就用汉字表述其发音,但假名字母到11世纪初才大体成型,并由此推动了以和歌为首的国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有《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紫式部日记》等。
历史: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大多文学作品是由女性创作,其原因贵族社会的逐渐成熟使有闲文化女性增加、女性最先使用假名文字、摄关家族的女性以其文学修养获得天皇的宠信等。
例如藤原道纲之母的《蜻蛉日记》,细腻地描述了婚姻生活中的女性心理;宫中女官紫式部创作的世界闻名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通过主人公光源氏的恋爱和命运,出色地描写了宫廷贵族的奢侈生活与人物微妙的心理状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