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达到我是共产党员,我要冲在前面,我不会离开我的阵地。
白求恩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奇迹发生,许多外界不了解的事情。他希望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的情况,告诉全世界的人民。
他决定回加拿大一趟,军区开了欢送会,童秘书、方大夫送白求恩到小河边。突然远方传来紧急集合号声,白求恩停下脚步决定暂时不走了,觉得这里更需要他。白求恩又上前线了,并转战各处,最后参加了著名的黄土岭战役。
在前线的临时手术室,白求恩正在做一个手术,敌人突然进行猛烈的进攻,方大夫劝白求恩赶快撤离,白求恩说这是一个腹部手术,一定不能耽搁,否则有生命危险。
他坚持做完了手术,但在手术中手指却被划破。后来回到医院,白求恩又坚持做了两个手术,不慎手套破了,手被感染,他不幸患上血液中毒症。由于根据地医药缺乏,白求恩经抢救无效,不幸病逝。
扩展资料:
该片是一部充满革命的现实主义并具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作品。创作者的朴质、严谨的艺术手法,处处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它们没有惊险的场面,却始终紧紧地扣住人们的心弦。作者对于人物是精心刻画的,即使一些较为次要的人物也很有特色。
该片的突出长处在于真实,它从实际生活出发,但又不是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集中、概括,达到典型化,所以具有极在的真实性。
它注意揭示生活本质的真实性,也非常注意艺术细节的真实性的处理,较好地做到了本质内容的真实和外在形式的真实的统一。影片中,晋察冀边区的景物、风光、八路军和群众的衣着、气质使人一看就觉得“像”。
白求恩大夫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无私奉献,而生活中的他也是非常的可爱。
白求恩原本是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他在1938年年初来到中国,他的到来,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除此之外,白求恩还给中国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
白求恩来到中国之后,很快就到了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在第一周的时间里,他就检查了多达520个伤病员,这些伤员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在第二周的时候,白求恩就开始给上元门做手术。在这之后的时间里,白求恩连续工作四个星期,这也让147个伤病员恢复了健康。可以这样说,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白求恩。
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曾经连续工作长达69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他为115名伤员进行了手术。白求恩的手术台,可以在一线,也可以在大后方,就算是战斗打得火热,白求恩大夫却仍然在给伤员做着手术。当时人们非常担心白求恩的安危,劝说他到后方躲避,但是白求恩却这样说道:“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中国的大地上,当然,白求恩却表示自己是万能输血者,也就是说他是O型血。值得一提的是,白求恩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伤员们吃东西,白求恩大夫也感到非常满足。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白求恩的确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扩展资料:
童年时代: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
白求恩从小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白求恩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
有一次,他带弟弟去爬山,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顶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吓得直哭。8岁时,白求恩捉麻雀,捉苍蝇,捉到后就解剖,学祖父当外科医生。他还是一个游泳能手,10岁就想游过齐治亚海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