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压:一般在冬季形成,因为在冬季,气温降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导致陆地的气温低,就形成了高气压中心。即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是同样的道理,冬季海洋的温度比陆地的高,在高温地区形成了低气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
亚洲低压:这个和亚洲高压的形成道理正好相反,由于夏季陆地的气温高,气流上升,就形成了低气压中心,即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夏季海洋的温度比陆地低,在气温高的地方形成下沉气流,形成高压,即夏威夷高压。
亚洲高压强盛时,太平洋北部受低压控制。
知识点: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2)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使气压带不再呈带状分布,而呈块状分布。
海陆分布对地面气压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
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图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