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魏晋之风呢?

港式茶餐厅2023-02-17  31

在魏晋时代的上空,一股前所未有的奇异风气刮了过来。人们既听不到“关关雎鸠”的轻吟浅唱,也不见“明月照高楼”的清新怨叹,更不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东汉末年以来,战争的火光经久不息,社会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飘摇不定。凄风苦雨抽打着羸弱不堪的老百姓,利刃铁鞭高悬在士大夫们的头顶。到了魏晋,战乱频仍。知识分子往往能够敏感体察时代风气,能够如春芽般细致而又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精神状态。

于是,一群又一群思想独立,人格高迈、行为特立的人物出现在魏晋的舞台上。他们或高傲、或狂放、或好色;他们或不拘礼节、或醉生梦死、或斗福享乐。他们不在意生命的长度,而寻找生命的宽度。他们不在意飘荡的礼仪规制,而看重意气相投。他们是沉沦世界里的独行侠,是混沌状态中的清醒者,是“我就是我”的异乡客,是冷眼热泪的痴情人。

这就是魏晋名士——一群无力的有心人。这就是魏晋之风——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社会风尚。

我们不妨说说那时候的几个代表人物,在他们身上寻找一下魏晋之风的诸种表现。

何晏是魏晋之风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后来,他的母亲被曹操娶到了手中,他成为了曹操名正言顺的养子。作为养子,何晏从来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做事高调,毫不顾忌,不可一世,常常按照太子的规矩标准穿衣办事。这自然让曹丕等人心里很不舒服。久而久之,曹丕很是憎恨他,每次见到何晏都不叫名字,而是直呼“假子”。

何晏狂妄自大,拿不住自己,还很是好色。220年,曹丕即位后,对何晏置之不理,更不给他一官半职。226年,曹丕病逝后,曹叡继位,史称魏明帝。这时候,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他趋时附势,巴结曹叡,以求显达富贵。没想到曹叡碍于面子,给他弄了个闲差事。这让何晏更是闷闷不乐。曹叡驾崩去世后,曹芳继位。而曹芳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朝政由曹爽把持,而曹爽和何晏私交很深。这时候,何晏终于成为散骑侍郎、吏部尚书等高官。

人品不行,命运也就好不到那里去。249年,“高平陵事变”爆发,司马懿夺取了曹魏大权,处死了曹爽。作为曹爽的心腹,何晏自然也被诛灭三族。

看何晏的经历,似乎他的品行能力都不咋样。但是,东晋史学家袁宏却把他列在《名士传》中。

原因很简单,善于溜须拍马、大搞人身依附的何晏精通玄学,是魏晋玄学(探索物质根源)的开创者之一。对儒、道经典进行注释,撰写了不少论文。他倡导“清谈”,对玄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初步构建了魏晋玄学体系,并成为和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齐名的哲学体系。

魏晋之风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魏晋之风,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之风遭贬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

扩展资料

来源

“魏晋风度”一词实出自鲁迅的演讲。晋人在我们印象里轻裘缓带,不鞋而屐。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世说新语》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风度的最好画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魏晋风

魏晋之风或者魏晋风度,源于鲁迅的一篇著名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首先注意到魏晋时期的一批名士有着共同的风度或风骨,包括清谈、服药、饮酒、不拘礼法和纵情山水等方面,代表人物就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他们经常在竹林掩映之下饮酒作乐、寄情山水,对当时的风气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称为竹林七贤。

魏晋的清谈始于东汉末年的人物品评。人物品评是对当时有名的人物进行概要性的评价,如品评家许劭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而清谈则由具体的人事上升到了对宇宙本体的哲学探讨,如有无、才性、言意、有情无情、名教自然等主题,这是魏晋玄学兴起的重要外缘条件。

魏晋的名士普遍都服一种药,叫五石散。据说服用之后可以保持皮肤白皙,显得神清气爽。像嵇康、阮籍诸人,个个都长得白嫩,颜值很高,在当时有一大群粉丝。

他们又都喜欢饮酒,如阮籍,经常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据说有一次醉酒了六十天之久。他们的行事又和当时的礼法格格不入,显得放荡不羁,他们甚至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晋名士的风度,在历史上几乎成了绝响。当时的哲学、诗歌、绘画都有着重大的突破。他们个个都身负才学,但由于政治上的打压,他们唯有日夜饮酒避祸,借酒浇愁,纾解内心的苦闷。

《晋书》说“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魏晋风度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学术思潮都有密切的联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772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