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一年四季温度变化大时,蛇的活动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从春末夏初到冬初,由于气温均在10-35℃,在20-35℃时四处活动觅食、饮水。冬天气温开始下降变冷时,蛇的体温则随之下降,机体功能减退,当气温下降至10℃时,蛇停止一切活动,开始冬眠。
蛇每天活动的规律和捕食、环境、温度、光线等相关。有的蛇活动属于昼出性活动,有的则属于晨昏性活动。蛇是属于肉食性动物,吃的动物种类繁多,并非一成不变,具有强大的消化能力,能够依靠嗅觉或者视觉找到食物。
蛇的生活存在蜕皮现象,从吻端开始逐渐向后开始蜕皮,与蛇的生长有一定联系,另外还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
蛇的生活习性蛇的栖息环境因生活习性不同而有差异。蛇是一种变温动物。体温高时,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代谢率低,活动减弱。炎夏的酷暑,它们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从秋季到冬季,逐渐进入到"冬眠"期。一般的毒蛇从11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不吃不喝,不蜕皮,相继入洞冬眠了,这时它们往往是几十条甚至成百条群集在位于高燥处的洞穴里或树洞里蛰伏过冬。待到翌年春暖花开,才从蛰伏状态中苏醒过来。从人洞到冬眠期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主要依赖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缓慢的补充来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营养料。
毒蛇依其昼夜活动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喜欢在白天活动的,称为昼行性蛇类。第二类是怕强光,喜欢在白天隐伏,夜间活动的,称为夜行性蛇类。第三类为喜欢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活动的(多在晚上及阴雨白天活动,耐寒性强),称晨昏性蛇类。蛇类活动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受光线的影响要大得多。如昼行性的眼镜蛇,在十分炎热的夏天,经常在夜间出现;晨昏性的蝮蛇在低温天气,常在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时出没,而夜间活动得很少。一般地说,蛇类活动较适宜的温度是20-30℃之间,其活动的最适宜温度为10-35℃。更有趣的是,生活在热带的蛇不单在冬季"冬眠",而且在炎热干旱的夏季亦需进行"休眠",动物学上称之为"夏眠"。当热带炎热干旱的季节到来时,由于长时间不下雨,池塘、湖泊可能全部干涸,蛇和壁虎、鳄鱼、肺鱼以及草原中的龟类等动物一样,赖于生存的条件已变得不利。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使之能继续生存下去,它们便转入"地下",不食不动,进入"夏眠"状态,以求能度过炎热干旱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