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
原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出自:北朝民歌《敕勒歌》,作者不详。
译文: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
赏析: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扩展资料:
《敕勒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hú)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bēi)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它上承三国两晋,下接隋朝,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有朝代更迭,长期维持对峙,称为南北朝。
在这个时期,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敕勒歌》就产生在这个时代。
天似穹庐: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出自:《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扩展资料
《敕勒歌》诞生在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所以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
诗的前六句写了不同的景色,意境极其阔大恢宏,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到“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境界便顿然改观,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作品的最后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地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