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真火又名三昧神火,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和道教文化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三昧”为佛教术语,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含义颇为广泛,通常指经由锻炼达到的寂定心境,意译为“定”,“正定”等。“真火”一词,为道教内丹学术语,据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真火”指的是“真神之火,无形之神火,先天之火。
《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中红孩儿打鼻而喷出“真三昧火”,原文(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扩展资料
从科学角度理解,三昧真火就是一种人体内产生的温度极高的火焰。宇宙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之中心是核子,核子内有中子,另外又有电子负着负电(中国人说“阴”)是环绕着核子旋转不休。宇宙物质的原子,都含有潜在的热能。既然原子弹氢弹都已经问世,一些有道之人在体内通过原子运动产生高热反应也并非不可思议。
所谓“三昧真火”实际是佛道二教相互融合的产物,最后被道教发扬光大。道教陈抟老祖《指玄篇》说:“吾有真火三焉:心者君火也,其名曰上昧;肾者臣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聚焉而为火,散焉而为气,升降循环而有周天之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昧真火
1、三昧真火又名三昧神火,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和道教文化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一般认为“心者君火,亦称神火也,其名曰上昧;肾者臣火,亦称精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即脐下气海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此为三昧真火。
2、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如何集中精神,可分为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载“三昧乃四禅(四静虑)、八解脱以外之一切定;又言三解脱门(无漏之空、无相、无愿三昧)和三三昧(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称为三昧。”在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对于三昧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
不是三味真火,而是三昧真火。三昧真火是指木中火、石中火、空中火或者说为上为君火、中为臣火、下为民火。三昧真火又名三昧神火,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和道教文化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其次要灭三昧真火只能用真水,乾坤玉露或者用四海海水淹没亦可。神话故事:
三昧真火是鸿钧老祖在分宝岩上散发灵宝时,将此宝赠与二弟子元始天尊,之后赠与了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曾用此宝将截教弟子石矶娘娘烧死。之后又在封神一战中破十绝阵时,又用此宝将“化血阵”阵主孙良天君烧死。两次都展示了此宝的厉害,之后太乙真人将此宝传授给了其弟子哪吒使用,哪吒用此宝烧死了马忠等敌人。
此宝一出,施展时能将敌人整个罩住,把手一拍,启动神火罩,罩内腾腾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条火龙盘绕,上下翻飞,喷吐烈焰,放出三昧真火焚烧敌人,连人带马化为灰烬。简称“神火罩”,破了化血阵,火化许多妖邪对手。
在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用神火罩的三昧神火烧死了石矶,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烧死了玉石琵琶精,二者皆是烧出原形而死,两个石头类妖怪死于三昧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