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蹈动作有着很强的技巧性,跟随音乐的节奏,每一个动作稳步的旋转和固定,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完成。下面我就来告诉你一些芭蕾舞的介绍吧。
芭蕾
法语音译。特指有一定动作规范、技巧、和审美要求的欧洲古典形式或泛指以人体动作、姿态表现戏剧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表现一定的情绪、意境、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舞蹈表现形式。前者有时译作“舞剧”。ballet一词源于古代拉丁语 ballo,原意为当众跳一定样式的舞蹈,并无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舞台艺术形式,始见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之中。后来由佛罗伦萨公主——美第奇的凯瑟琳将这一舞蹈形式带入了法国宫廷.1581年,法国宫廷表演的第一部芭蕾《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欧洲引起极大反响,各国宫廷纷纷效仿,并把芭蕾视为宫廷娱乐的典范,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创建了皇家舞蹈学院之后,又于1669年授权在巴黎成立了歌剧院,从此结束了“宫廷芭蕾”的黄金时代。芭蕾进入剧场之后,先后经历了“喜剧芭蕾”和“歌唱芭蕾”阶段。18世纪中叶,“情节舞”及相关的理论日趋完善,芭蕾才彻底改变了依附于戏剧和歌剧,仅仅在幕间表演插舞的地位,发展为用舞蹈和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具有严肃社会意义的剧场艺术形式。19世纪初是芭蕾发展史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内容与题材、技巧与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脚尖舞技巧逐渐成为女演员的主要表演手段,并积累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受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影响,欧洲各国芭蕾的发展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表现,形成了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丹麦学派等不同的风格的芭蕾学派。20世纪以来,俄罗斯取代意大利和法国成为传统芭蕾发展的中心。而在欧美各国的舞台上,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的现代芭蕾逐渐显露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从而为芭蕾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情节舞
芭蕾术语。原意指结构形势相对稳定,并与剧情发展有直接联系的舞蹈。浪漫主义时期,情节舞的基本结构形势是:“出场”、慢板双人舞、男女独舞和全体演员参加的的终场群舞。《雷蒙达》《天鹅湖》《睡美人》《舞姬》中的大型双人舞和《爱斯梅拉达》中的舞会场面都是比较典型的情节舞。20世纪以来,情节舞作为与娱乐性舞蹈相对立的概念,泛指一切表达人物心理情绪变化、推动剧情发展的舞蹈。
民间舞
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业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群舞
(group dance)舞蹈样式之一。泛指源自民间舞蹈“集体舞”的舞台表演形式,即三人以上、人数不等的多人舞。群舞的画面、构图多变,要求表演者动作整齐,风格统一,配合默契,因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1)有独立的内容和主题,情节完整的舞蹈作品。中国舞蹈《摸螺》《草原女民兵》《葡萄架下》,俄罗斯《小白桦树》,朝鲜舞蹈《在泉边》《摘苹果的时候》,美国现代舞《意象》等均为群舞的成功之作。(2)在大型舞作品当中,有时因画面、构图的需要,或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和强化戏剧效果,群舞中常常穿插一些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的段落,如《仙女们》、《天鹅湖》等芭蕾场面中的独舞和双人舞。(3)舞剧和大型舞蹈中为烘托全局气氛而编排的群舞,如中国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女战士舞”、“斗笠舞”,俄罗斯芭蕾《天鹅湖》中的天鹅舞等等。
社交舞
亦称舞会舞(ballroom dance)泛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流行于宫廷舞会和近代流行于各种社交场所的舞蹈。名称和所用舞曲,以及基本舞步、队形、风格和舞蹈表演顺序多为因循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民间舞蹈的特点。
布朗特、小步舞、加沃特、波洛奈兹、连德勒、波尔卡、马祖卡、加洛普、华尔兹曾先后风靡过欧洲各国宫廷。法国大革命以后,宫廷舞会的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交往的需要,大众化的公共舞厅在欧洲大陆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宫廷舞会成为社交活动中的主要场所。舞步简单易学,形式自由,便于即兴发挥和宣泄情感的舞蹈在公共舞厅备受青睐,社交舞因而很快融入了平民阶层的文化生活。
舞剧
(dance-drama)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戏剧内容、意境、人物形象、情绪、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的舞台表演艺术。因剧情需要或时代风貌、人物形象不同,舞剧可选用或综合运用古典舞、民间舞、性格舞、现代舞、宫廷舞、或舞会舞等表演形式,并有编排有序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等舞蹈样式组成。中国舞剧历史悠久,发源于奴隶社会的宫廷乐舞。欧洲舞剧与“芭蕾舞剧”在概念上没有明确的界说。
芭蕾舞是很多女孩子心目中一朵洁白轻盈的梦想,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芭蕾舞基本知识的资料,供你参考。
芭蕾舞基本知识1.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民间自编自演、家族式舞蹈基础上萌发的,它自然纯朴,多半是露天野外起舞的。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芭蕾舞就在复兴古希腊文明的基础上产生了。当时的意大利被分割为大大小小的邦城,每个邦城都有一位君主,这些君主为了向其他城邦炫耀自己的实力和财富,在宴会上还举办歌舞活动,这就是古典芭蕾演出的最初形式,
古典芭蕾有一套固定的审美模式,即“开、绷、直、立”,开是指男女演员的身躯肩、胸、胯、膝、踝的关节向外打开,特别两脚外开是一条线,呈180°,以展示人体修长,显示一种贵族气质。“绷”是指舞者在舞蹈进行中始终绷直腿部、脚部,展示一种挺拔修长之美。“直”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舞者在舞蹈中保持直立二是指无论是舞蹈构图还是舞姿造型都强调直线运行。“立”是指芭蕾艺术是直立式的,体现欧洲人传统思维模式,对天充满着无限的向往。这就对芭蕾舞演员的身体条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就是“三长一小一高”。三长:腿长、臂长、身长头要小,脚背要高,腿的长度要比由颈骨到臀线长20公分。
事实上,古典芭蕾尚有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区分。前者为十七十八世纪的舞剧《吉赛尔》。后者专指十九世纪的舞剧,如《天鹅湖》。两者较明显的差别在于舞者所穿的舞衣之不同,古典派的舞衣为纱质的短裙,称为classical tutu,,舞鞋质地
较软,而浪漫派的舞裙长及膝与踝之间,称为romantic tutu,舞鞋为硬式,便于舞者跐立。 除此之外,古典芭蕾依动作又可分为快舞与慢舞。快舞孕育于意大利,最大特色是跳跃与旋转,专指男舞者与女舞者随著迅速的音乐踊舞的舞蹈,所有活泼迅速而华丽的舞蹈均属之。慢舞孕育于法国,是法国舞蹈的最大特征,舞者以缓慢的动作,或以单脚支立平衡身体,构成优雅曲线之舞步与舞姿等均称为慢舞,这种舞蹈充满了纤细的美感。
在古典芭蕾舞剧中,通常以慢舞来表现男女的情爱场面,如天鹅湖中的第二幕公主与王子的双人慢舞。慢舞基本上是属于女性的舞蹈,而男舞者只是支扶女舞者的陪衬而已,对于女舞者来说,无非是一个呈现其舞艺与优美曲线的大好机会,而此时表现身体的平衡更显得格外重要。
如今快舞与慢舞虽以交互使用,但仍可视其强调的程度,来分辨意大利派的华丽与法国的浪漫气质。
芭蕾舞基本知识2.现代芭蕾
现代芭蕾吸纳了现代舞的编排设计特色,在芭蕾中融入现代元素,淡化情节,以表达内心的感受及心理活动为主。在舞台设计和服装上更简洁凝练。舞蹈造型独立于情节,注重表现音乐本身的内涵,音乐与舞蹈紧紧相随。在音乐的取材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既运用古典音乐,也大量运用现代音乐,后现代音乐。电子合成音乐,流行歌曲,摇滚音乐,爵士乐曲等都已融进现代芭蕾中。独到的音乐理解和编导设计使得现代芭蕾更加绚烂多姿,异彩纷呈。
比如《红色娘子军》,描写的是中国30年代的故事,反映的是现代生活的舞剧,
所以就标示为“现代芭蕾舞剧”。在古典芭蕾基础上发生较大变化的还有运用交响乐编舞的“交响芭蕾”代表作有《小夜曲》,《协奏曲》,主要吸收现代舞的编舞方法与技巧。
现代芭蕾摒弃或淡化戏剧情节重视形式和结构能自由处理时空转换追求现代主义文化知识追求舞蹈语音的流畅对人生哲理和价值观的思索,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化,风格的多元化和发展三维空间技术等为基本艺术特征。
现代芭蕾完成了从戏剧芭蕾向交响芭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与现代舞的结合从民间舞蹈中吸收营养,促进了东西方向文化的交流最终完成了与现代主义文化的并轨。
芭蕾舞基本知识3.当代芭蕾
当代芭蕾是指从1977年一直到现在仍在发展着的芭蕾。当代芭蕾是集前四个时期辉煌成就之大成的硕果,在审美原则、创作过程和训练方法等方面,积极借鉴和吸收现代舞的一些经验,融合现代舞训练体系,因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和当代精神的新芭蕾风格。当代芭蕾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威廉·福赛斯编导的《多少悬在半空中》。我们可以从这一作品中总结出,当代芭蕾弱化了审美性,甚至完全摈弃了戏剧般的情节性,在其中可以看到很多现代舞的影子,使芭蕾俨然成了竞技型舞蹈。
当代芭蕾深受1970年代“知识爆炸”、90年代“冷战”结束的影响,美学特征是将古典芭蕾的条件、能力、技术和流畅同现代舞的时代、个性、开放和原创完美地融为一体训练方法是在古典芭蕾的基础上,融合玛莎·格莱姆和默斯·堪宁汉的两大现代舞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