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岁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将自己的生理年龄取半,类比于公斤之于斤的概念,即1公岁=2岁。时下人们在谈起老年人的年龄,特别是老年人提及自己的年龄时经常会幽默地以“公岁”相告。
“公岁”,是一种幽默诙谐的表达,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著名的楚辞专家、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92岁高龄时还坚持自己走路拒绝让他人搀扶,甚至在他96岁时还去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做医学美容,因为他声称自己还未过半百。原来文老先生自70岁起,他就改作“公岁”了,倘若有谁称他为老人,他还会生气呢!或许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他历时10年,至48“公岁”时还主编完成了100卷近6000万字的大型系列丛书《隋唐文明》。
扩展资料:
据考证,“公岁”之说乃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首创。那还是在1965年,周总理为一位美国著名女作家贺寿祝酒词中说道:“今天为我们的老朋友斯特朗庆贺40公岁诞辰。”为了使大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周总理又解释道:“在中国,"公"字是指跟在它后面那个量词的两倍,因此40公岁就等于80岁。”宴会厅顿时活跃起来,斯特朗女士也为自己年仅40而顿感年轻,甚至还禁不住流出了喜悦的泪水。
时下人们在谈起老年人的年龄,特别是老年人提及自己的年龄时经常会幽默地以“公岁”相告。所谓“公岁”,意思是将自己的生理年龄取半,像我们小区里有位张师傅,虽说已经年近70,但他却总爱以30出头自诩。20公岁等于20岁。
公岁就是指的“虚岁”!现在在农村一般仍沿用至今!一般的是指在实际年龄(周岁)的基础上加一岁,也有的地方根据自己生日的大小加一到两岁(也就是以月历为准,6月以前的加一岁,7月以后的加两岁)!所以20公岁等于20个虚岁等于40岁的实际年龄。
年与岁的关联
在农历中每月都要符合月相,一个农历月大约为29.53天,若以12个月为一农历年(平年)时,一年为353天-355天比一岁的时间短。
而以13个月为一农历年(闰年)时,一年为383天-385天比一岁的时间长。
若恒以12个月为一年或恒以13个月为一年,都会随着时间流逝使得年与岁的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编历机构“根据农历编排规则确定的包含12个或13个农历月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农历年。以使“年”平均下来近似的等于“岁”的时间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