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的来历和典故

莎莉文2023-02-17  25

典故一:

在清代光绪年间,成都万宝酱园一个姓温的掌柜,有一个满脸麻子的女儿,叫温巧巧。她嫁给了马家碾一个油坊的陈掌柜。10年后,她的丈夫在运油途中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的生活成了问题。运油工人和邻居每天都拿来米和菜接济她俩。巧巧左右隔邻分别是豆腐铺和羊肉铺。她把碎羊肉配上豆腐炖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邻居尝后都认为好吃。

于是,两姑嫂把屋子改成食店,前铺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待顾客。小食店价钱不贵,味道又好,生意很是兴旺。巧巧寡居后没改嫁,一直靠经营羊肉豆腐维持生活。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称至今。   现在,“麻婆豆腐”已成为一道家常菜随处可见,而且漂洋过海,深受国外朋友喜爱。

典故二:

    传说中的麻婆本姓陈,专门以做豆腐为生。清朝同治年间,成都万福桥是商贾聚集之地,陈老太在此开了一家豆腐店,由于她点浆技巧过人,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烧制的豆腐菜又特有风味,因此,生意越做越红火。不料这竟引起她对门一家豆腐店老板娘的嫉妒。一天,一位过客提着两斤刚剁好的牛肉末来陈老太店中落座,对门豆腐店的老板娘仗着自己年轻又有几分姿色便给这位客人暗送秋波,这位客人一时惊喜便忘了那包牛肉末径自向她门走去,陈老太见此情景心中又气又恼。这时又走进几位客人,他们看餐桌上的牛肉末便说要吃牛肉炒豆腐,陈老太本不想用别人的牛肉末,但客人急需食用,也就把这牛肉末同豆腐一起做菜给客人吃了,没想到这道菜又香又有味,吃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异常热爆、络绎不绝。

     对门副食店的老板娘见了又气又眼红,便在顾客面前说陈老太的坏话,骂她是丑八怪,是麻子。陈老太是个心怀大度的人,面对这一切,她不屑一顾,不露声色,下气力做自己的生意,后来,她干脆在自家门头上挂起一块大招牌“陈麻婆豆腐”。后来这个店名声愈来愈大,麻婆豆腐这道大众的佳肴也就名扬四海了,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最著名的豆腐菜肴。

典故三:

 

陈麻婆豆腐(人们人习惯于称之为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两旁是高栏杆,上面是抓鱼,绘有金碧彩画的桥亭,桥上常有贩夫走卒,推车抬轿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陈兴盛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豆腐色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陈氏所烹豆腐由此扬名。

求食者趋之若鹜清末就有诗为证: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文人骚客常会于此。有好事者观其老板娘面上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此言不胫而走遂为美谈。饭铺因此冠名为”陈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的由来是清朝同治元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

材料:

豆腐500克,瘦猪肉200克,小葱30克,豆瓣酱、姜、蒜、酱油、油、淀粉各适量,花椒粉、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

步骤一:豆腐切小方块,姜、蒜拍碎切成末,小葱切成葱花

步骤二:猪肉切成末,淀粉调成荧汁。

步骤三:锅中放油,开火烧热,下入肉末、姜末、蒜末和豆瓣酱,炒香

步骤四:.加入适量清水和酱油、盐、白糖、味精,放入豆腐,轻轻翻炒片刻。

步骤五:大火烧开后,转为小火,盖上盖子焖烧5分钟。

步骤六:兑入芡汁,撒入葱花和适量花椒粉,略翻炒一下即可出锅。

另一种说法:麻婆豆腐【由来】

麻婆豆腐创始店!

店名:陈麻婆豆腐,原名"陈兴盛饭铺"。四川省特色名川菜,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业于成都北郊的万福桥。历经抗战时期,解放初期,改革开放,随不少海外人士的慕名推崇得到宣扬,且深受各路食客的认可及厚爱。

【关于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讲究:麻,辣,烫,香,酥,嫩,鲜,活。

鲜/嫩即食材;

麻/辣即入口滋味;

烫/香分别指温度和气味;

酥即牛肉酥香;

活更是陈麻婆绝技(蒜苗恍若刚从地里采摘切碎,活灵活现,但入口俱皆熟透。)

【环境/服务】

店面风格都差不多,装修风格中式,有小桌可以单人吃,也有包间和大桌适合聚餐的。服务员不是很多,有需求有时候需要等一下人来。

【菜色点评】

陈麻婆豆腐 强推

招牌菜,一定试试!份量有大的,也有一份1到2人少量的。麻辣鲜香。

担担面

量比较少,比较正的成都小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734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