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么?

家徒四壁的意思2023-02-17  18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古人云:“德者,本也”。“德”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包括私德、中德、大德。

德育的目标是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教育的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简介: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在我们传统教育理念中颇具分量。

传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圣贤之人。这种人既能克己复礼,独善其身,又能推己及人,兼济天下,道德培养为其核心和宗旨。

师德高尚,源远流长。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者必须依法执教,以德育人,爱岗敬业,尽心竭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探寻更好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模式,因为教育问题依然存在,或者说我们认为教育现状还有问题。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随想:

最近在和几个朋友聊天的过程当中,聊到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更多的人愿意去往市区教书而不愿意选择在城镇、县城或者农村?

说是市区的家长更加注重教育,换句话说,市区家长的教育观念更先进一些,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教育观相同,工作开展更快速,或者说更容易达到自己想要的一个结果。

这决定,我们不做任何评价,只想说:

无论是市区的孩子,农村的孩子都需要优质而先进的教育,让孩子在享受教育平等,在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当中成长,探索、发现、感知、不一样领域的学习。

如果说每个人都向往市区的教育环境,都向往城市教书,那么农村的孩子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更优质的教育平台,教育理念或者是教育意识。

我们能做的就是,如果农村的家长没有更高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我们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传递给家长,想办法去改变这种现状,而不是逃避。

这几年无论从电视上,文章里常常会看到一些偏乡的教师,为偏远落后的农村守望、坚守。

比如云南省丽江市花坪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同样因为那里的孩子太需要教育,需要好的教育;

张桂梅校长曾说: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过60的视孩子为己出的校长所发出的这么一段豪情万丈的话。

张桂梅校长为了这些孩子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那个偏远的山村,偏远的区,为了这些孩子们前途留在了这里,身体留在了这里,健康抛在脑后,这样的老师在教育领域才应该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和学习。

再比如《我和我的家乡》里饰演“邓超”妈妈的那位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有一天可以有出息,离开除了漫天黄沙什么都不长的家乡,几十年的坚守,离开后依然安葬在那个可以看到学校的山丘上凝望着学校的孩子,像是遥望,像是期盼,又是一份坚守。

再比如海南北港岛的“麻雀小学”的周乃文等4名教师18年的坚守。

再比如湖南湘西花塬县夯来小学的麻玉兰即是老师,又是保姆,同样是维修工

……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坚守,才有了生活在那里的孩子们的踏实学习。他们比任何明星还要耀眼,因为他们是用人性的光辉照亮孩子们双眼,照亮孩子们成长的道路。

所以,解决农村教育的现状,让所有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感受不同领域的新颖的教育模式,就势必需要有人坚守,有人付出,有人奉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72210.html

最新回复(0)